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51个国家、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一堂,习近平主席发布主旨演讲,总结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倡导各方继续弘扬丝路精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十年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是近十年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伟大创举。共建“一带一路”从伟大构想到取得巨大成就,无不深刻体现着中国智慧,并已成为各国共识,凝聚起了磅礴的发展力量。
这一伟大创举的成功,源于建立在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认识之上。“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局部地区动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面对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各国都在寻求最佳的发展之路。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非常契合,也与俄罗斯致力于建立“合作与互动”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一致。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10年发展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是得民心、惠全球的伟大创举。
这一伟大创举的成功,源于建立在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的认识之上。尽管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困难问题重重,但只要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只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就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仍有数十亿人缺乏基础设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各国在基础设施领域获得更多机遇,加速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数十亿民众以及我们共享的地球带来希望和进步。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共建“一带一路”从根本上化解造成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根源,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一伟大创举的成功,源于建立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之上。2000年前的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是一条贸易之路,互通有无,互惠互利,更是文明交流的大通道、民族融合的大舞台。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各国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谱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上一篇: 凝聚青春力量 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下一篇: 激活高技能人才“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