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好人王珍芳:用真情和执着践行南丁格尔精神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她,以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奋斗精神,为病人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爱。她工作兢兢业业,刻苦好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救死扶伤,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誉。她就是平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管护师王珍芳。
1986年7月,王珍芳毕业于甘肃省平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同期被分配到平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工作,1994年调整到消化内科工作至今。
在感染科工作的8年里,整天面对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等各种烈性传染病,而当时的感染科隔离防护设施十分简陋,条件很差,环境不好,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工作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她虽然有点害怕,但没有退缩。她认为,作为一名接受过专业教育的白衣战士,她的工作职责就是和病魔战斗,为病人服务。她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难都要安下心、扎下根,坚持下去,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病人解除痛苦、换来健康。心中有了这种想法,行动上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此后,她就开始认真地、谦虚谨慎地向老同志学习,学技术、学业务、学做人,培养自己的爱心和耐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她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兰州医学院护理专业大专文凭,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因为她好学上进、脚勤手快,不怕脏、不怕累,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不仅得到科室同事们的认可和肯定,也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记得1993年夏季,有一天凌晨两点钟,科内收治了一例肝腹水病人,她当时正在值夜班,发现病人情绪极不稳定,烦躁不安,对治疗措施不予配合,她就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一边忙前忙后地做治疗、护理,一边进行开导、劝解,经过3个多小时的说服,终于用真情打动了病人。
调入内三科以后,忙碌成了主色调。她和她的同事们常常是脚不点地,一路小跑着工作,经常不能按时下班,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到家累得直不起腰。但她一如既往,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把每一个病人都当成朋友或亲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真真切切的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一位50多岁的病人,因患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意识恍惚,躁动频繁,常常将输液管扯脱,每次一扯脱,她都和同事们不厌其烦的为他再扎上。有一次,她给输血时,不小心被病人将扯脱的针头扎进了她的手背,她不仅没有责怪,而且及时对病人进行了心理疏导和安慰。这件事深深感动了病人和家属,病人在康复出院时,家属送来装有200元现金的“红包”,被她当场拒绝了,病人家属见她不收,还有点生气,她却耐心地解释道:“我们医院有规定,不能收病人的‘红包’,况且,我们为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我们份内应该做的事情。”就这样,她怀着对护理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病人测体温、量血压、抽血化验、输液输氧、导尿、物理降温等,一心一意地为病人服务,解除他们的病痛。在近三十年的护理工作中,她被病人表扬过,也被误解过,甚至谩骂过,但她都无怨无悔,默默地承受了。
不为名利,不为光环,而是为了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8年的护理工作使她尝到了病人感谢时的甜,愧对家人时的酸,工作繁忙时的苦,被病人责难时的辣。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为更多患者服务的精神。二十多年如一日,王珍芳同志始终热爱本职工作,并以工作为乐,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在医疗行业无数护理人员当中,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样普通。她用心去服务,用爱去服务,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平凡的工作中,把满腔的热情奉献给护理事业,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
下一篇: 平凉好人王小荣:见义勇为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