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变成一件幸福事——泾川县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霞
“真是方便多了。人老了,走路不方便、上厕所不方便,这下好了,有了轮椅,做了坡道,安装了扶手,我天天可以出去晒晒太阳,和邻居们聊聊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家住泾川县高平镇的史六虎老人对前来适老化改造验收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
70多岁的史六虎,因肢体残疾常年行动不便。今年,泾川县对全县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史六虎就是受益者之一。县民政部门不仅为史六虎老人配置了轮椅,还硬化了门前坡道,安装了坡道扶手,贴心的小改造,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小改造”承载“大幸福”。近年来,泾川县深化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牢固树立“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理念,以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各方,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聚焦特殊群众关切,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0户;持续升级赋能智慧养老平台,筹集80余万元建立“泾川县智慧民政服务云平台”,累计为全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重度残疾人开展“四个一”服务12.1万余次;连续三年累计投资709.56万元为600多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购置衣物、洗衣机、大炭、一氧化碳报警器等生活必需品,有效解决了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用品短缺和家庭视觉贫困问题,不断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十四五”以来,投入7901.8万元,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其中,争取资金5696.6万元,实施泾川县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037万元对4所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和消防安全进行改造提升,投资400万元实施高平中心敬老院附属工程,投资708万元实施了城关镇、党原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玉都镇康家村、高平镇任家寺村、太平镇阴坡村、汭丰镇龙王村4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建设项目;对基础条件差、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突出的窑店镇敬老院进行撤并,全县公办养老机构设施设备逐步完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兜底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按照省、市要求,进一步明确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年均投入167.4余万元用于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建立泾川县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形成特困老人兜底保障项目、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项目、普惠型老年人服务和优待项目3大类、22项具体服务项目,确保公共养老服务人人可享,推动基本养老服务城乡一体、人人享有。
该县始终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与服务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制定印发《泾川县关于推进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泾川县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考核办法》等养老服务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严格落实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责任。县民政局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按月对各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并邀请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专项督导和教育培训;养老服务中心利用视频监控平台,对各养老机构日常管理服务和安全情况全面监督;各养老机构24小时值班值守,坚持每日安全巡查和健康监测,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建立问题台账,逐项销号整改。通过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监管,实现养老服务安全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基本目标,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积极推进‘普惠养老、便利养老、品质养老’,探索符合泾川实际的养老服务发展路径,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泾川县民政局副局长景娟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