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乡村振兴在路上丨王林拴:“农机达人”巧绘丰收景

  • 时间:2023-11-16 09:17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记者 李芳芳

“最近活儿太多了,忙不过来,还推掉了不少。”时下,正值灵台县玉米采收的最后时节,龙门乡英武村种粮大户、“农机达人”王林拴,整天早出晚归、“脚不沾地”,成了全村最忙的人。

近日,记者到龙门乡采访,临近中午碰巧遇到了王林拴,他正和媳妇郑拴梅维修自家的“大功臣”——玉米收割机。这几年,不止他家的近百亩玉米、全村乃至周边许多玉米都是靠这台雷沃牌玉米收割机采收归仓的,其效率之高、机损之低、速度之快,让王林拴和周边群众真正见识了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先进之处。

英武村位于龙门乡南部川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全村耕地面积8178亩,人均占有耕地28亩。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当地种植业主要以玉米为主,每逢秋收时节,遍地金黄,煞是壮观,是为一景。

“从9月中旬到现在,这台收割机已经收了700多亩玉米了,平均每天能收40多亩,速度快,割得干净,群众反响很不错。”王林拴一边麻利地维修故障,一边无不骄傲地给记者介绍他的“宝贝”。期间,还接了两通所在农机合作社打来的催车电话。

忙、累但又充实、踏实,这是王林拴多年来的生活状态。今年44岁的他,靠手脚勤快、吃苦耐劳及过人的魄力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走进他家,一个殷实的小康之家映入眼帘,特别是总价值近百万元的各类农业机械,牢牢吸引了记者的关注。

“我从小就喜欢机械,这是去年6月花了38万元新买的一台美国约翰迪尔牌大型拖拉机,门口停的那台小型约翰迪尔拖拉机是2014年买的,当时花了10万元,现在还在用。这是播种机,停在那边的是旋耕机,用的时候只需要套在拖拉机上就可以了。”在王林拴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一台台农机具被擦得锃光瓦亮,看起来还像新的一样,而每台农机具都有自己的专属“居所”,以防日晒雨淋,影响使用寿命。

“他把这些农机具当宝贝疙瘩,平时干完活儿不管多累都要把机子冲洗得干干净净,一有闲时间也总是围着查看,及时保养,比对他自己还要好。”妻子郑拴梅笑着说。

闲谈中,记者了解到,王林拴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太原一家铝合金厂打工,随着结婚生子,他最终选择回乡务农,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刻在家乡这片广袤的田野上。十多年来,他脚踏实地又思路活络,敏锐地观察到了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前后购买了4台农机,还配置了耕地犁、旋耕机、播种机等机械,成为全村第一个实现春种秋收全程机械化的人。

王林拴向记者回忆,过去群众种玉米,全靠人工和牛,辛辛苦苦大半年收成却上不去。为了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2011年,他买了人生中第一台农机——一辆4万多元的东风牌国产小型拖拉机以及辅助农机具。随后,看着国家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市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玉米市场行情一路走俏,他发展农业的信心越来越足了,把玉米种植面积从30亩逐渐扩大到100亩,又一步步添置了大、小型进口拖拉机和玉米收割机等,不仅满足自身所需,还为全村及周边群众提供农机服务。去年,他加入灵台县康鑫益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四季都不愁没活儿干、没钱挣。
  “很多人觉得我贷那么多款买农机,有些想不明白,其实好机器使用寿命长,效率高,我2019年买的收割机,当时花了22万元,只用3年时间就把本钱收回来了。去年仅收割机这块净收入10万元,今年差不多能挣8万元左右。”除此之外,王林拴家每年玉米净收入10万元,拖拉机净收入8万元,养牛还能收入4万元,年均收入30万元,是十年前家庭收入的5倍。到今年年底,他家剩下的十多万银行贷款就全部还清了。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中,王林拴趁着国家的大好政策和乡村振兴的良好机遇,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带头走上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快车道”,在田野大地上大显身手,描绘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丰收景,成为众多“新农人”的典型代表。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灵台县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全县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到100%,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农机惠农项目的有效实施,英武村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像王林拴这样购置拖拉机、收割机的种植大户日渐增多,带动全村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群众种粮积极性显著增强。
  “下一步,村‘两委’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行玉米作物生产机械化,持之以恒发展好玉米种植和肉牛养殖两个主导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群众收入,让王林拴这样的产业发展大户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实现人人都是种养能手,个个都是田园人才,在农业发展中互帮互助、共同富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英武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昭辉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乡村振兴在路上丨王林拴:“农机达人”巧绘丰收景
时间:2023-11-16 09:17

记者 李芳芳

“最近活儿太多了,忙不过来,还推掉了不少。”时下,正值灵台县玉米采收的最后时节,龙门乡英武村种粮大户、“农机达人”王林拴,整天早出晚归、“脚不沾地”,成了全村最忙的人。

近日,记者到龙门乡采访,临近中午碰巧遇到了王林拴,他正和媳妇郑拴梅维修自家的“大功臣”——玉米收割机。这几年,不止他家的近百亩玉米、全村乃至周边许多玉米都是靠这台雷沃牌玉米收割机采收归仓的,其效率之高、机损之低、速度之快,让王林拴和周边群众真正见识了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先进之处。

英武村位于龙门乡南部川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全村耕地面积8178亩,人均占有耕地28亩。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当地种植业主要以玉米为主,每逢秋收时节,遍地金黄,煞是壮观,是为一景。

“从9月中旬到现在,这台收割机已经收了700多亩玉米了,平均每天能收40多亩,速度快,割得干净,群众反响很不错。”王林拴一边麻利地维修故障,一边无不骄傲地给记者介绍他的“宝贝”。期间,还接了两通所在农机合作社打来的催车电话。

忙、累但又充实、踏实,这是王林拴多年来的生活状态。今年44岁的他,靠手脚勤快、吃苦耐劳及过人的魄力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走进他家,一个殷实的小康之家映入眼帘,特别是总价值近百万元的各类农业机械,牢牢吸引了记者的关注。

“我从小就喜欢机械,这是去年6月花了38万元新买的一台美国约翰迪尔牌大型拖拉机,门口停的那台小型约翰迪尔拖拉机是2014年买的,当时花了10万元,现在还在用。这是播种机,停在那边的是旋耕机,用的时候只需要套在拖拉机上就可以了。”在王林拴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一台台农机具被擦得锃光瓦亮,看起来还像新的一样,而每台农机具都有自己的专属“居所”,以防日晒雨淋,影响使用寿命。

“他把这些农机具当宝贝疙瘩,平时干完活儿不管多累都要把机子冲洗得干干净净,一有闲时间也总是围着查看,及时保养,比对他自己还要好。”妻子郑拴梅笑着说。

闲谈中,记者了解到,王林拴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太原一家铝合金厂打工,随着结婚生子,他最终选择回乡务农,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刻在家乡这片广袤的田野上。十多年来,他脚踏实地又思路活络,敏锐地观察到了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前后购买了4台农机,还配置了耕地犁、旋耕机、播种机等机械,成为全村第一个实现春种秋收全程机械化的人。

王林拴向记者回忆,过去群众种玉米,全靠人工和牛,辛辛苦苦大半年收成却上不去。为了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2011年,他买了人生中第一台农机——一辆4万多元的东风牌国产小型拖拉机以及辅助农机具。随后,看着国家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市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玉米市场行情一路走俏,他发展农业的信心越来越足了,把玉米种植面积从30亩逐渐扩大到100亩,又一步步添置了大、小型进口拖拉机和玉米收割机等,不仅满足自身所需,还为全村及周边群众提供农机服务。去年,他加入灵台县康鑫益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四季都不愁没活儿干、没钱挣。
  “很多人觉得我贷那么多款买农机,有些想不明白,其实好机器使用寿命长,效率高,我2019年买的收割机,当时花了22万元,只用3年时间就把本钱收回来了。去年仅收割机这块净收入10万元,今年差不多能挣8万元左右。”除此之外,王林拴家每年玉米净收入10万元,拖拉机净收入8万元,养牛还能收入4万元,年均收入30万元,是十年前家庭收入的5倍。到今年年底,他家剩下的十多万银行贷款就全部还清了。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中,王林拴趁着国家的大好政策和乡村振兴的良好机遇,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带头走上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快车道”,在田野大地上大显身手,描绘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丰收景,成为众多“新农人”的典型代表。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灵台县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全县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到100%,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农机惠农项目的有效实施,英武村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像王林拴这样购置拖拉机、收割机的种植大户日渐增多,带动全村农业生产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群众种粮积极性显著增强。
  “下一步,村‘两委’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行玉米作物生产机械化,持之以恒发展好玉米种植和肉牛养殖两个主导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群众收入,让王林拴这样的产业发展大户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实现人人都是种养能手,个个都是田园人才,在农业发展中互帮互助、共同富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英武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郭昭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