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质量发展写于泾河两岸——崆峒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6亿元,同比增长18.4%,居全市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8.9%,分别居全市第2位、第4位;区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高于全市10.1个百分点,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进中提速、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
这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画面:项目工地上,各种车辆来回穿梭建设忙;高质高效农业现场,农民忙着收获,累并快乐着;节庆活动火爆,引来四方游客,尽是欢声笑语……
这是一幅幅幸福满满的景象:老旧小区改造让家园旧貌换新颜,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场所,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蓝天白云已司空见惯……
今年以来,崆峒区紧扣“一城三园一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和“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抓项目、促招商、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看内核 产业成链促经济跃升
“今年,我采用的是标准化栽培,种植了100多亩大田芹菜和50多亩大棚芹菜。菜的质量有保障,价格也卖得上,每亩收入能有1.5万元以上,这两年发展越来越好。”正值各种时令蔬菜上市,在崆峒区白水镇打虎村宜惠源农场里,农场主岳文龙和工人们一边忙着收割运输,一边向记者介绍。
赋能产业链集群发展,激活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数据最有说服力。
围绕国省投资导向,区级综合库储备重点项目392项,总投资1155.64亿元;实施各类重点项目221项,完成投资47.3亿元;开(复)工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120项,完成投资29.5亿元;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及规模化养殖小区等项目快速推进,举办平凉红牛产业集群第一届赛牛相牛大会;新世纪建材公司年产100万平方米海绵城市研发产品生产线、融硕建材年产30万吨环保节能活性石灰生产线等项目全面建成,形成了以海螺、新世纪、天泰、秦能、融硕等企业为主的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开展文旅融合、大宗商品、电商直播等促消费活动45场次,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持续升温,重点产业链实现增加值47亿元。
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已然打响,平凉红牛、智能制造、绿色建材、文旅康养、新兴能源、设施蔬菜、优质果品等九大产业链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看实力 招商引资谋创新发展
目前,冷链物流园基地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崆峒区重大工程火热推进,节节攀升;
商场超市人头攒动,大街小巷柳绿花红。店外,服务员笑容满面,店内就餐者谈笑风生,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向上向好因素接续蓄积,强劲的经济暖流正在加速涌动……
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成为经济健步回升的“硬”支撑。围绕“九大重点产业链”,崆峒区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姿态大抓招商,先后赴安徽省、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和神木市、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以及安徽海螺、江苏绿港、上海东方希望等地方、企业开展招商推介,签约海螺水泥公司石灰石输送提质改造、海螺水泥公司5G+智慧工厂、圣梯贸易公司农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峡门200MW风电、制氢储运一体化及应用、光伏发电等项目,中建五洲风电塔筒制造、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实施,累计到位资金37.52亿元,同比增长 34.14%。
引得来、落得下,还要站得住、长得大。全区各部门履职尽责,统筹协调,让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平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张宝峰说,“我们的企业在这里投资,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发展经营中,工作推进很顺利,这得益于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协助。包括税收和社保在内的各类优惠政策,相关部门都是亲自上门、亲自辅导,在对接过程中,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进行讲解。”
看城乡 生态宜居聚民生福祉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崆峒区交出的成绩单中,一件件、一桩桩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着区委、区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自从有了这个小公园,吃完晚饭,我就到这里遛弯、消食。”在红旗街南雅园广场的“口袋公园”里,正在运动的市民张怡说道。
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今年来,谋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17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80项,13条“断头路”基础路面施工完成,丰收路泾河大桥南侧引线及向西延伸段建成通车,崆峒大道和“三街九巷”等老旧道路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老旧小区、街头游园以及学校海绵化改造项目开工……城市服务短板正在加快补齐,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对接群众期盼,办好惠民实事。上半年,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新河湾小学、玄鹤小学建成投用,白庙中心敬老院和索罗乡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主体;推进“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扶持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90万元,输转劳务8.6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7073人;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崆峒”工程,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民生政策全面落实;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取得突破,首次化解率达100%;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开展安全生产“九大专项整治”,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民生“加码”、让幸福“升温”。
推进乡村振兴,走好共富之路。开展防返贫监测大排查,风险消除率达69.8%;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亩,整治清理撂荒地、荒废苗木地,完成粮食播种面积 61.4万亩;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硬化乡村道路,全面铺开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乡村景色日日新,振兴路上焕发勃勃生机。(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