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崇信:打好生态优势牌 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路

  • 时间:2023-09-13 09:33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满城公园满城花,一城山水半城香”的崇信县城独具魅力。眼下,虽已秋凉,但崇信街头巷尾,依然是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一幅城在绿中、树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和谐画卷。

崇信县县域内三条主要河流汭河、黑河、达溪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有五龙山、唐帽山、华夏古槐王等森林资源,林草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53.85%和46.64%。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20多张国家级和省级名片。

近年来,崇信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打好“生态牌”,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守护好崇信的绿水青山,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我们始终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崇信分局局长黄立荣说,崇信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塬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林草生态保护提升、水生态修复治理、污染治理、山塬田生态修复治理、矿山治理“五大工程”,扎实开展“三慎三不三禁三无”专项整治,地下水和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建成生态景观廊道228公里,完成造林绿化2.2万亩,成功创建汭河县城段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生态环境变美,候鸟先知。崇信汭河里候鸟翩跹入画来为崇信的生态“点赞”,成群的黑翅长腿鹬、鸳鸯觅食、嬉戏,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为让广大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崇信县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多元业态。

走进崇信县黄河流域林草生态扶贫项目矮化密植苹果园示范基地,一颗颗红苹果仿佛是挂在树上的一盏盏红灯笼,工人忙着采摘、分拣、装筐,果园里一片繁忙景象。

“华硕、鲁丽、米奇啦等品种已成熟,公司已和果品收购方签订了销售协议,第一批苹果收入20万元。”甘肃建投惠林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科说,公司坚持“四新”建园和“四化”运营的标准模式,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果品基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好生态”催生“好经济”,带来“好项目”。崇信县深入践行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加快林草生态、风光、水资源利用产业化步伐,实施黄河流域崇信县汭河水源涵养及生态保护、黄寨50MW风电建设、甘肃蓝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17个,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在海拔1685米的崇信县黄寨镇老爷山,总投资5.1亿元,装机总容量1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风电项目加快建设。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5万千瓦,建成单机容量4.55MW风电机组11台。目前,工程完成一标段2.7km道路修建,23号、26号机位平台的清表工作以及4号机位9根试验桩养护,累计完成投资17295万元。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鲜亮的底色。崇信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建立了115亿元的“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库,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与工业、农业、文旅产业等深度融合,实施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天然气气化县等一批绿色生态项目,抓建了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万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等一批产业典型,“三品一标”绿色农产品占比达72%,绿色生态产业、绿色健康产品、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引领崇信发展的新风尚。( 张保林 关改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崇信:打好生态优势牌 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路
时间:2023-09-13 09:33

“满城公园满城花,一城山水半城香”的崇信县城独具魅力。眼下,虽已秋凉,但崇信街头巷尾,依然是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一幅城在绿中、树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和谐画卷。

崇信县县域内三条主要河流汭河、黑河、达溪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有五龙山、唐帽山、华夏古槐王等森林资源,林草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53.85%和46.64%。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20多张国家级和省级名片。

近年来,崇信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打好“生态牌”,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守护好崇信的绿水青山,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我们始终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崇信分局局长黄立荣说,崇信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塬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林草生态保护提升、水生态修复治理、污染治理、山塬田生态修复治理、矿山治理“五大工程”,扎实开展“三慎三不三禁三无”专项整治,地下水和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建成生态景观廊道228公里,完成造林绿化2.2万亩,成功创建汭河县城段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生态环境变美,候鸟先知。崇信汭河里候鸟翩跹入画来为崇信的生态“点赞”,成群的黑翅长腿鹬、鸳鸯觅食、嬉戏,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为让广大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崇信县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多元业态。

走进崇信县黄河流域林草生态扶贫项目矮化密植苹果园示范基地,一颗颗红苹果仿佛是挂在树上的一盏盏红灯笼,工人忙着采摘、分拣、装筐,果园里一片繁忙景象。

“华硕、鲁丽、米奇啦等品种已成熟,公司已和果品收购方签订了销售协议,第一批苹果收入20万元。”甘肃建投惠林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科说,公司坚持“四新”建园和“四化”运营的标准模式,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果品基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好生态”催生“好经济”,带来“好项目”。崇信县深入践行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加快林草生态、风光、水资源利用产业化步伐,实施黄河流域崇信县汭河水源涵养及生态保护、黄寨50MW风电建设、甘肃蓝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17个,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在海拔1685米的崇信县黄寨镇老爷山,总投资5.1亿元,装机总容量1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风电项目加快建设。该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5万千瓦,建成单机容量4.55MW风电机组11台。目前,工程完成一标段2.7km道路修建,23号、26号机位平台的清表工作以及4号机位9根试验桩养护,累计完成投资17295万元。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最鲜亮的底色。崇信县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建立了115亿元的“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库,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推动生态与工业、农业、文旅产业等深度融合,实施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天然气气化县等一批绿色生态项目,抓建了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万亩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等一批产业典型,“三品一标”绿色农产品占比达72%,绿色生态产业、绿色健康产品、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引领崇信发展的新风尚。( 张保林 关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