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化信息化法律服务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推动多方法律资源联动融合,深化拓展网络化法律服务建设,全力打造科学规范、运行顺畅、便民利民的政务服务平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供给,持续建设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增强服务精准化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法律审核,助力打造优质高效、便民利企的政务服务环境。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法律援助、代理援助等法律服务。开展“减证便企”活动,对涉企公证优先安排、优先服务、优先办理,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服务。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重点做好农民工、工伤职工等调解咨询法律援助工作。优化升级公证和司法鉴定机构办公办证系统,实现了公证书远程核验。截至8月底,市区法律服务中心办理法律援助1554件,办理公证3602件。
深化“放管服”改革,建好利企惠民服务平台,积极助力“证照分离”改革,编制行政职权和优化权责清单,编制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1391项,其中依申请事项791项、公共服务事项600项,新编制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公开”,编印服务指南,明确了服务事项、法律依据、申请主体、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送达方式等要素,大力实行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制度,着力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
提升服务规范化,统筹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全力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化模式。借助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化平台,优化流程、精简要件、压缩时间,实现同步审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为办事群众零距离提供法律服务。截至8月底,接待法律咨询1964人次,审核授予法律职业资格213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回复率、办结率、及时率均为100%。(李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