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平凉要闻

物尽其用 变废为宝——我市全域垃圾闭环处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 时间:2024-12-09 20:49
  •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从快递购物的包装纸袋,到百姓餐桌的果皮蛋壳;从日常办公的废纸,到酒店的剩菜剩饭……每天,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不容小觑。以前这些垃圾统一收运后,往往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而现在我市实施全域生活垃圾闭环处理,进行垃圾焚烧发电循环再利用,真正实现了将“废”资源变“绿”资源。

位于崆峒区峡门乡唐庄村,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开足马力生产。走进厂区,可以清楚地在中控室终端大屏上看见垃圾从入仓、投料到出渣的全过程实。一辆辆垃圾车通过厂外专用通道进入,过磅称重后运至卸料平台,将垃圾倒入垃圾仓内贮存。然而,整个厂区,并未闻到一丝臭味。

“进入垃圾池的垃圾要先进行发酵,一边对渗沥液进行处理,一边利用炉排炉技术进行焚烧,其过程将有毒有害气体通过一次风机抽取至炉膛,形成负压状态,没有臭味并实现达标排放。”平凉海创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垃圾焚烧发电。

于2022年底投用的崆峒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为500吨,年发电量可达7800万千瓦时,有效解决了平凉市崆峒区及周边泾川县、华亭市等东部片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而今年11月17日,庄浪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全市生活垃圾处理由“卫生填埋”步入“焚烧发电”阶段。

如今,平凉产生的废物少了,资源多了,城市生态颜值和绿色发展指数迎来了“双提升”。崆峒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庄浪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入使用,是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战略布局城乡环卫一体化和无害化处理,高标准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的缩影。

绿色发展,政策先行。2022年6月,平凉市政府成立平凉市全域垃圾闭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平凉市全域垃圾闭环处理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聚焦“九化目标”,三步走推进“完善收运体系、调整处理结构、全域闭环管理”,力争到今年底,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协同处置、闭环管理“一张网络”。

“为实施生活垃圾全域闭环处理,我市着眼构建全过程、全链条闭环处理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人、车、站、队、费、网、评、奖’八个关键环节,实现‘促进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化处置’‘达到节约化支出’的‘三化转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陈贵林介绍,依托市内2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仅焚烧能发电,焚烧后的炉渣飞灰可作为新型环保建材的原材料,最大程度做到资源循环利用,而且高温焚烧生活垃圾,有效减少了垃圾体量,从根本上杜绝填埋处置带来的沼气、渗滤液、重金属等环境污染风险。与填埋对比,每吨可节约垃圾处置成本约44元。

全域垃圾闭环处理使垃圾“变废为宝”,全面推动了生活垃圾处理从无害化填埋向焚烧资源利用转变,为周边县区的污染减排、节能降耗、环境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路径,也为平凉市打造“无废城市”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贡献力量。

(撰稿:孙娅玮  编辑:任静   审核:刘英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物尽其用 变废为宝——我市全域垃圾闭环处理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时间:2024-12-09 20:49

从快递购物的包装纸袋,到百姓餐桌的果皮蛋壳;从日常办公的废纸,到酒店的剩菜剩饭……每天,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不容小觑。以前这些垃圾统一收运后,往往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而现在我市实施全域生活垃圾闭环处理,进行垃圾焚烧发电循环再利用,真正实现了将“废”资源变“绿”资源。

位于崆峒区峡门乡唐庄村,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开足马力生产。走进厂区,可以清楚地在中控室终端大屏上看见垃圾从入仓、投料到出渣的全过程实。一辆辆垃圾车通过厂外专用通道进入,过磅称重后运至卸料平台,将垃圾倒入垃圾仓内贮存。然而,整个厂区,并未闻到一丝臭味。

“进入垃圾池的垃圾要先进行发酵,一边对渗沥液进行处理,一边利用炉排炉技术进行焚烧,其过程将有毒有害气体通过一次风机抽取至炉膛,形成负压状态,没有臭味并实现达标排放。”平凉海创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垃圾焚烧发电。

于2022年底投用的崆峒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为500吨,年发电量可达7800万千瓦时,有效解决了平凉市崆峒区及周边泾川县、华亭市等东部片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而今年11月17日,庄浪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全市生活垃圾处理由“卫生填埋”步入“焚烧发电”阶段。

如今,平凉产生的废物少了,资源多了,城市生态颜值和绿色发展指数迎来了“双提升”。崆峒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庄浪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入使用,是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战略布局城乡环卫一体化和无害化处理,高标准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的缩影。

绿色发展,政策先行。2022年6月,平凉市政府成立平凉市全域垃圾闭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平凉市全域垃圾闭环处理实施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聚焦“九化目标”,三步走推进“完善收运体系、调整处理结构、全域闭环管理”,力争到今年底,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协同处置、闭环管理“一张网络”。

“为实施生活垃圾全域闭环处理,我市着眼构建全过程、全链条闭环处理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人、车、站、队、费、网、评、奖’八个关键环节,实现‘促进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化处置’‘达到节约化支出’的‘三化转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陈贵林介绍,依托市内2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仅焚烧能发电,焚烧后的炉渣飞灰可作为新型环保建材的原材料,最大程度做到资源循环利用,而且高温焚烧生活垃圾,有效减少了垃圾体量,从根本上杜绝填埋处置带来的沼气、渗滤液、重金属等环境污染风险。与填埋对比,每吨可节约垃圾处置成本约44元。

全域垃圾闭环处理使垃圾“变废为宝”,全面推动了生活垃圾处理从无害化填埋向焚烧资源利用转变,为周边县区的污染减排、节能降耗、环境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路径,也为平凉市打造“无废城市”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贡献力量。

(撰稿:孙娅玮  编辑:任静   审核: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