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字号企业“安家”记
盛夏的泾川县工业集中区,空气里蒸腾着热浪与蓬勃的工业气息。
近日,记者推开甘肃自然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甲基砜生产车间的大门,立刻被眼前景象吸引——高达十米的巨型不锈钢反应釜在车间中央巍然矗立,银亮的管道如血脉般纵横交错,发出低沉而规律的嗡鸣。这家来自天津的科技企业,已在黄土高原上扎根5年,成为东西部产业协作的示范样本。
空气里弥漫着微弱的硫醚气味,这是二甲基砜(MSM)——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的高纯度有机硫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特有气息。只见技术员史君艳正俯身检测精馏塔出口的样品,透亮的晶体在玻璃皿中折射出细碎光芒。“纯度必须达到99.9%以上”,她抬头抹去额角的汗珠,语气笃定。不远处,几名工人正对物料做最后校准,链条滚动的铿锵声与设备自检的电子提示音交织成独特的工业交响。
2020年,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甘肃自然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天津武清区与泾川县的结对帮扶落地泾川。5年间,该公司从初来乍到的“外来户”,成长为当地新材料产业的标杆。
据泾川县工信局副局长史红利介绍,县里已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的完整培育链条。在这个体系下,自然之星获得了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43个涉企部门形成合力,为自然之星“安家”提供从用地审批到融资对接的全流程服务。县里推行“标准地”改革,储备工业用地264亩,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
“我公司2021年通过招商引资东西部协作项目来到泾川,做二甲基砜产品,产品用于饲料、营养保健品。通过当地政府各部门支持、协调,在用地、用水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入规,是本县及本市重点企业。企业平均年产值在6000万左右,累计带动当地就业300余人。”公司负责人张发介绍:“公司前后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近几年,企业积极帮扶当地乡镇,为罗汉洞捐赠生活物资、为汭丰镇捐赠帮扶资金、为高平镇安装路灯等,反哺当地。今后,公司打算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按照国际标准提质增效,力争加大出口创汇。”
“以前在外面务工,由于孩子要上学,还有老人年龄偏大,回到泾川选择了自然之星公司。工资和县上其他工作相比,属于高工资。在这上班4年时间,每月工资能拿到4500左右,这样既照顾了家里,也赚到了钱,两不误。”公司员工史君艳说。
自然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的核心载体,通过填补工业空白、创造经济价值、吸纳就业、提升技术层次,成为泾川工业转型的缩影。公司的建设投运成功验证了“东西资源互补+政策精准赋能”模式的可行性,为后续深化协作提供了样板。
近年来,泾川县与武清区在工业企业协作中,以“东部资金技术+西部资源劳动力”为核心,通过企业落地、园区共建、产业链整合,推动泾川从传统农业县向工农并重转型。未来需持续深化技术赋能与市场联动,进一步释放工业协作的“造血”潜力。
公司仓库外,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缓缓驶出厂区。这些产自甘肃泾川的科技产品,将沿着连霍高速向东奔驰,最终抵达天津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张发站在办公楼前,望着新挂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牌匾,计划着二期厂房的建设。
像自然之星这样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的企业,已累计创造产值2.56亿元,带动近500个家庭实现稳定就业。当东部资本遇上西部资源,当天津技术对接甘肃制造,黄土沟壑间正崛起新型工业化的希望。
(记者 : 赵啸林 武鹏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上一篇: 庄浪:绿智增色 发展提速
下一篇: “静宁苹果”重返澳洲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