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让手术有“迹”可循
“过去我们为患者做手术需要反复调整穿刺角度,现在通过三维模型,术前就能模拟不同入路方案,避开关键危险区,手术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0分钟。”平凉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主任胡琼说道。
平凉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引入的数字化建模技术,通过患者术前影像数据的融合,构建高精度三维解剖模型,为医生规划最佳手术路径。
从2020年开始,患者李诚(化名)便出现了左侧头面部疼痛,每天多次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偶至几小时,多次在其他医院治疗后,都没有得到缓解。近日,李诚来平凉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以“三叉神经痛”收住入院。
“手术中,我们将无菌3D打印导板放置于患者面部并固定好,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穿刺针经导板通道刺人,短短二十分钟,就操作完成了。”胡琼介绍说,过去,在疼痛科三叉神经手术,医生主要依靠二维影像资料,来了解患者体内的病变情况。然而,这些二维图像存在诸多局限性。“以三叉神经手术为例,三叉神经周围血管神经解剖结构复杂,二维影像难以清晰呈现其细微的走行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医生在手术中仅凭经验和二维图像进行判断,定位误差较大,容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导致手术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传统外科手术高度依赖医生的经验与术中影像辅助,但在复杂解剖结构(如三叉神经分支、脊柱椎体等)的操作中,仍存在定位偏差风险。以三叉神经痛为例,该疾病因神经分支密集、个体差异大,射频消融或球囊压迫术的穿刺精度直接影响疗效。而骨科手术中,脊柱内固定或关节置换的螺钉植入角度偏差1毫米,便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或假体松动。
今年72岁的患者杨梅(化名),多年前有右膝部外伤史,未及时治疗,2020年左右出现右膝关节疼痛,导致关节严重畸形,行走困难。“我们骨科团队接收到这位病人后,积极与数字化医学团队从数字化重建肢体模型、数字化术前规划,三维手术推演、精准化截骨导向器设计、高精度新型3D打印关节模型和手术截骨导向器等几个方面为患者进行了全新的手术规划和设计,经过充分准备,骨科与数字化中心的通力合作,手术得以按照规划顺利实施,术后患者肢体畸形得到矫正,关节功能改善,肢体功能康复良好。”骨科特聘专家王志强说。
数字化技术其实是把患者的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资料导入电脑后进行数字化建模,在虚拟环境下制定手术计划,设计好辅助的导板,从而实现精准化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数字化医学中心主任禹涛告诉记者:“作为长远发展来讲,我们医院经过我们团队的研究,更愿意把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为患者进行安全、精确的微创手术,同时再辅以我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医特色,为患者实施整体调养,从而让患者更快、更好、更安全的康复。”
平凉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建模和三维模拟技术在疼痛科三叉神经和骨科手术上的成功应用,是医院在数字化医疗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加大对前沿医疗技术的引进,不断拓展这些技术在其他科室的应用,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记者 : 杨曼艺 文/图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
上一篇: 华亭:打卡博物馆《哪吒2》的文物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