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扎实推进地名管理赋能城乡发展
在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进程中,地名管理是串联文化脉络、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纽带。日前,记者了解到崆峒区民政局扎实推进地名管理工作,以精准举措让城市地标更具辨识度,让乡村地名更富文化味,为城乡发展注入独特的人文活力。
为规范平凉中心城区街路巷名称,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区民政局于2023年和2025年分步启动中心城区街路巷命(更)名工作。通过对西起崆峒古镇、东至仁河汽配城范围内街路巷的深入调研,最终完成了28条道路命名、5条道路更名及3条道路起止点延伸工作。
伴随中心城区快速发展,区民政局全力推进街路巷地名标志升级工程,共安装162块地名标志牌,更换118块交通标志牌,实现各路口街路牌全覆盖。新地名标志严格遵循国家标准,采用“东西向蓝底白字、南北向绿底白字”的色彩区分规则,部分路段还配备了夜间清晰可辨的太阳能灯箱。这些造型简约、信息明确的路牌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不仅精准消除了群众“找路难”的痛点,更成为展现城市文明风貌的“活地图”。
同时,以“乡村著名行动”为契机,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与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动“地名+旅游”“地名+文化”融合发展。如麻武乡深入挖掘乡村地名文化,对辖区内自然地理实体、农村居民点、旅游景点等关键地名信息进行全面摸排核实,完成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工作,并借助互联网地图系统提升信息共享应用能力,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柳湖镇、安国镇则分别将新李乡村记忆馆、油坊文博民俗馆打造为特色地名文化展馆,通过照片、实物等展品,悉心保存村庄印记,生动展现村史沿革、村落文化、文化遗址及历史地名。开馆一年已接待群众1200余人次,成为传播地名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持续深化地名管理,区民政局在城市标志更新、道路命名规范和乡村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城乡协调发展夯实基础。
(记者 :杨曼艺 编辑:任静 编审:刘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