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城市文明跃升 美好就在身边
城市风光旖旎如画,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当下,在崆峒山下,泾水两岸,以文明为引领,外在塑造美丽“容颜”,内在涵养高尚“品德”,美好景致随处可见,幸福生活充盈心间,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文明的力量。
走进天门农贸市场,各个摊位摆放得整整齐齐,蔬菜水果新鲜诱人,肉类海鲜分区明确,干货调料排列有序。宽敞的市场通道上,市民们悠然穿梭其间,选购着心仪的商品。
天门农贸市场原为林果中心实验用地,后改建为餐厅,2020年停业。2023年底区城市管理局对该院落270㎡的违法建筑和危旧建筑进行拆除后,引入私营企业投资 1150 万元,改建为天门农贸市场。建成投用后的天门农贸市场不仅解决了低效国有资产长期闲置的问题,而且为天馨路至丰收路辖区内长期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龙汇家园马路市场的经营户提供了营业场所,同时为周边市民买菜、卖菜提供了便捷服务,打造了便民利民惠民的“烟火”街区。
区城市管理局执法八中队中队长沙涛说:“随着二天门市场的建成,我辖区对龙汇家园和146队马路市场、长期占用人行道和消防通道的流动摊贩全面进行了取缔,一共清理了400多户流动摊贩,大部分的流动摊贩已经妥善安置到二天门市场以内,对我辖区的市容市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024年以来,区城市管理局按照“以拆促建、以拆促提、以拆促改、以拆促安”工作思路,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危险建筑、大型户外广告及临舍1443处,总面积达17.8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拆除量达到1228处,共计14.9万平方米,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释放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美观度。
在八里桥公共卫生间,一位保洁人员身着整洁的工作服,戴着手套正专注地打扫卫生。整个卫生间在他的打理下,变得焕然一新。据了解,为确保公厕环境干净整洁,区城市管理局对管理的120座公厕进行了标准化管理,维修更换了损耗设施设备2160余处,并采取“深度保洁+巡回保洁”的模式,定期对公厕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洗,加强日常巡查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各类设施功能齐全、运行正常,赢得了市民们的广泛称赞。
市民范海荣说:“说起咱们平凉城区公共卫生间,这几年咱们必须点个赞。一个是咱们的设施比较齐全,洗手有热水,还提供了烘手机、厕纸机,让人感觉到服务很周到,很暖心。再一个它们卫生环境特别好,还专门配备了保洁人员进行不间断的打扫,如厕环境特别好。”
走进北后街,中街街道东大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手持笤帚和簸箕,认真清扫着街道两侧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枯枝落叶、杂草杂物、纸皮果屑被她们一一清除。她们的身影在寒风中忙碌而坚定,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中街街道东大街社区居民杨冰霞说:“近年来,我能感受到我所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尤其每周星期五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红马甲,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卫生更加整洁。小区里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让文明在悄无声息中传递。就北后街来说,原来脏兮兮的墙面,现在也焕然一新,成了年轻人口中的打卡圣地。”
与此同时,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王羽老人家中唠家常。老人笑容满面地指着墙上挂着的子女照片,逐一介绍,话语中满是骄傲与幸福。工作人员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微笑,屋内洋溢着温馨与感动。
中街街道新民路社区居民王羽说:“社区能够想我们所想,及时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平时还开展防诈骗宣传、健康义诊等活动,让我们感到很温馨。社区的工作做得很到位,我们很满意。”
中街街道始终将城市精细化治理作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效的着力点,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实现城市面貌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时时美”的全面提升。2024年以来,完成拆违(危)拆临59处8490.2平方米,整治消防通道堵塞、楼道乱堆乱放和环境卫生等问题832余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次,协调解决了博爱小区天然气入户、便民座椅安装等民生实事23件,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宣传100余场次、帮办代办各类事项3184项,打造了东大街社区“后街·幸福里”、南河道社区“诗词巷”等创城点位……
从农贸市场的改建到公共卫生间的高标准管理,再到街道社区的细致服务,崆峒区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和成效,不仅解决了市民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市民们在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温度的同时,看到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行动。步伐坚定、热忱如初,文明耕耘、并肩同行,一幅以“文明”为主线的社会和谐新画卷正在崆峒大地上悄然绽放………
(记者:兰彩云 编辑:兰雪荣 审核:牛栋)
下一篇: 崆峒区:厉行节约 “食”尚风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