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有效开展
今年以来,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聚焦粮食生产和牛果菜薯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培训,为全市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目前,培训2834人,占总任务2800人的101.21%,其中,生产经营型804人,专业生产型1268人,技能服务型762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市、县(市、区)均成立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或农广校,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和监督管理。通过向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下发《平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使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各培训机构详细领会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在目标定位、具体实施等方面的调整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各自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的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对本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进行统一部署和协调安排,上下形成合力,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
二是加强调研摸底,严格机构认定。为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年初,通过下发《平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及市农广校对培育对象及其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翔实的摸底调研,做好培训
前期准备。6月中旬,在充分发挥农广校培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吸纳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参与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鼓励农业企业投身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共筛选认定17个培训机构为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机构,为培训全面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是围绕主导产业,有效开展培训。各培训机构紧紧围绕区域内粮食生产和牛果菜薯药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以培育对象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素质素养协同提升为目标,精心制定培训计划,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从优选择授课教师和培训教材,严格按照实施意见对不同类型培训规定的培训天数,以及培训规范对不同专业规定的课时数和技能要求,对学员开展较为系统的培训。学员经过集中培训、考察观摩、线上学习、实习实训等环节的学习,认知水平、种养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参训学员中,有2765人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培训做出了全面评价,对培训效果的平均评分为4.98分,占满分5分的99.6%。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各县(市、区)围绕小农户产业发展难题,累计在45个行政村举办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42期,培训农民3034人,大力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四是整合优势资源,夯实培训基础。以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为依托,不断加强培育示范基地建设,为学员实习实训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向各县(市、区)下发《平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第二批)遴选工作的通知》,明确基地遴选原则、条件、程序,及使用管理方法。经机构自主申报,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会议研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认定了14家集集中培训、实习实训、创业孵化、跟踪服务于一体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达到30家。
(撰稿:刘娟娟 审核:刘志宏 编辑:王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