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春季集中攻坚行动扮靓和美乡村颜值
为进一步巩固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年提升行动圆满收官,市住建局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聚焦全域整治,突出重点区域,健全长效机制,强化联动协同,在全市部署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春季攻坚行动,打造 “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广泛宣传、全民参与”的农村垃圾治理新格局,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紧盯项目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坚持以全域垃圾闭环转运处理体系建设为主线,谋划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项目7项,计划完成投资3.34亿元,全面加强农村垃圾中转站建设,加大密闭式垃圾收集仓、大中型垃圾转运车辆等环卫设备配给力度,充实村庄清扫保洁队伍人员及清扫设备,推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均完成前期工作,正在全力争取资金落地。
二是开展全域整治,擦亮乡村底色。市县两级均印发相关文件,联合职能单位,调动工作力量,开展全域整治。在城乡结合部和集镇主街,每日都有环卫人员巡回作业;在公路沿线和村道巷道,“红绿马甲”常态化清除各类垃圾。通过“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网格化管理,基本实现重点区域垃圾日扫日清、死角盲区垃圾定点清除,视野之内无垃圾的治理目标,干净整洁的乡村美景描绘出了新的春天画卷。一季度全市农村地区累计清运生活垃圾2.1万吨,拆除残垣断壁3万平方米,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200处,疏通排水沟渠120公里。
三是推进垃圾分类,注入绿色动能。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垃圾收运处理效能和水平,减少污染和推进资源再生,各县(市、区)逐步在集镇、城乡结合部、交通沿线以及部分发展类村庄配置分类收集设施。全市256个行政村、1009个自然村已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宣传,设置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统筹进行收运处理,村庄人居环境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
四是健全完善机制,凝聚共治合力。不断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以交通沿线、河道沟渠、村庄周围、村道巷道等区域为重点,开展日常巡查、专项督查、交叉检查,采用红黑榜公示、积分奖励、通报问责、纳入考核等措施,倒逼责任落实。部分县(市、区)采取“人工巡查+无人机航拍模式”,定期不定期排查各类垃圾点,随时反馈问题限时整改到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一季度组织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宣传教育活动7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刊登相关宣传报道信息200篇以上,有效提升了策知晓率,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全民参与垃圾治理的浓厚氛围。
(撰稿:朱轩平 编辑:黄晶晶 审核:马生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