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620800/2016020009
-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发文机关: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16-03-21
- 发文字号:平政办发〔2016〕17号
- 发布日期:2016-03-21
- 有 效 性:
- 标 题: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生态市(县)建设提档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有关工作的通知
- 内容概述: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生态市(县)建设提档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有关工作的通知
平政办发〔2016〕1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2016年1月,国家环保部颁布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将国家生态市(县)建设提档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省上要求,目前全省开展的国家生态市(县)建设直接过渡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为切实做好过渡衔接,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步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坚定对提档升级工作的信心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性生态文明创建的主要品牌、重要抓手和重点工程。在国家生态市(县)建设的基础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把市、县作为重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立了新的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管理规程,是生态市(县)建设的升级版,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对于巩固我市生态市建设成果,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档次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省环保厅批复我市开展国家生态市建设以来的四年,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60%的建设指标已经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标准,这为我市国家生态市(县)提档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趟出了路子,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奠定了扎实工作基础。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是推动全市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由生态市(县)建设直接提档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巩固成效,夯实基础,抓住机遇,突破重点,全力以赴抓好我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
二、突出重点,明确提档升级的目标任务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指标体系和管理规程,扩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涵盖面,既提高了准入门槛,又兼顾了各地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自然条件差异。各县(区)、平凉工业园区和各部门要围绕指标抓提档,突出重点抓升级,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改善,更加注重生态恢复治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个衔接”:
一是抓好规划衔接。由市环保局牵头,市直有关部门配合,修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规划,确保 3月底前完成,并提请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由市政府颁布实施;县(区)规划由县区政府负责,4月底前完成修编任务,并按程序组织论证,提请同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由县(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同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实施方案,由县(区)政府指导,乡镇组织制定,报市环保局组织论证评审后,由县(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
二是抓建设目标衔接。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中,市级建设年限不少于3年,县级建设不少于2年的要求,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生态环境建设基础,全市力争2019年、确保在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通过验收命名。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县确保在2017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崆峒区、静宁、庄浪县确保在2018年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
三是抓好指标衔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共设35项指标,其中原有指标12项,新增指标23项。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承担建设指标、落实建设项目、健全档案资料、负责考核验收的总要求,提出年度计划,分解细化建设任务(具体承担指标任务见附表)。对生态市建设中已经完成的指标,要抓好巩固提升工作,对新增的和难度较大的指标,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和工作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的38项指标,县(区)政府为抓建主体,要进一步明确乡镇部门的建设职责和任务,确保稳定达标。对建设指标、重点项目、建设台账、数据资料要做到互相印证,真实有效,经得住上级验收,对年度完成情况,市政府将统一调度和评估考核。
三、履职尽责,靠实建设工作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内容多、标准高、要求严,全市上下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的主体,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切实承担起扛指标、抓项目、促达标、保验收的责任,形成市、县(区)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联动实施的工作机制。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作用,抓好任务分解,督查调度、年度考核、阶段验收,各县(区)、各部门年度抓建进展、指标完成情况要向市政府专题报告。
二要形成工作合力。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建设整体工作推进情况的全面协调监督;发改、财政等综合部门要研究有关支持措施,落实建设项目和资金;公安、国土、工商、安监、卫生、质监等部门要各负其责,严格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工信、住建、农牧、林业、水务、商务等部门要切实抓好生态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和减排项目的实施;环保、气象等部门要及时预警环境质量状况,形成部门齐抓共建的格局。
三要加大考核问责。市上将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环境保护综合督查和领导干部生态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范围,加大奖惩和问责力度,对提前通过验收的县区和率先完成年度指标任务的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年度计划指标有欠账的县区和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因工作推动不力、影响全市建设进程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各级宣传、广电、网信等部门、单位要开办专题栏目,宣传报道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并公开曝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形成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破坏生态依法追责的舆论氛围。要继续大力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加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附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指标年度任务分解表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3月18日
附件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指标年度任务分解表
领域 | 任务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指标值 | 指标 属性 | 指标承担部门 | 年度任务 | |||
责任部门 | 配合部门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
生 态 空 间 | (一)空间格局优化 | 1 | 生态保护红线 | —— | 划定并遵守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 | 启动 | 划定 | 遵守 |
2 | 耕地红线 | —— | 遵守 | 约束性 | 市国土局 | 市农牧局 | 遵守 | 遵守 | 遵守 | ||
3 |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 | —— | 约束性 | 市国土局 | 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 | ≥16.5 | ≥20 | ≥22 | ||
丘陵地区 | ≥22 | ||||||||||
4 | 规划环评执行率 | % | 100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 | 50 | 80 | 100 | ||
生 态 经 济 | (二)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 | 5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0.70 | 约束性 | 市发改委 | 市工信委、市统计局 | ≤1.15 | ≤0.95 | ≤0.70 |
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 |||||||||||
6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 约束性 | 市水务局 | 市统计局 | ≤81.5 | ≤80.5 | ≤80 | ||
西部地区 | ≤80 | ||||||||||
7 |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 万元/亩 | —— | 参考性 | 市工信委 | 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统计局 | ≥47.5 | ≥52.5 | ≥55 | ||
西部地区 | ≥55 | ||||||||||
8 | 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审核的比例 | % | 100 | 参考性 | 市环保局 | 市工信委、市统计局 | 100 | 100 | 100 | ||
生 态 环 境 | (三)环境质量改善 | 9 | 空气环境质量 |
| ——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 | ≥82 | ≥84 | ≥85 |
质量改善目标 | ——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 |||||||||
优良天数比例 | % | ≥85 | |||||||||
严重污染天数比 | —— | 基本消除 | |||||||||
10 | 地表水环境质量 | —— | ——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市水务局 | ≥90 | ≥90 | ≥90 | ||
质量改善目标 | —— | —— | |||||||||
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 | ≥75 | |||||||||
丘陵区 | |||||||||||
劣Ⅴ水体比例 | —— | 基本消除 | |||||||||
11 | 土壤环境质量 | ——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市农牧局、市国土局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 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 | ||
质量改善目标 | |||||||||||
12 |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 —— | 达到考核要求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 | 达到考核要求 | 达到考核要求 | 达到考核要求 | ||
(四)生态系统保护 | 13 |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 —— | ≥55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 | ≥50 | ≥52.5 | ≥55 | |
且不降低 | |||||||||||
14 | 森林量覆盖率 | % | ≥40 | 参考性 | 市林业局 | 市国土局、市农牧局、市统计局 | ≥32 | ≥36 | ≥40 | ||
丘陵区 | |||||||||||
15 | 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 —— | —— | 参考性 | 市林业局 | 市农牧局、市环保局 | 不明显 | 不明显 | 不明显 | ||
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 | 执行 | ||||||||||
外来物种入侵 | 不明显 | ||||||||||
(五)环境风险防范 | 16 |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 % | 100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市住建局、市卫计委、市工信委 | 100 | 100 | 100 | |
17 | 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 | —— | 建立 | 参考性 | 市环保局 | —— | 建立 | 建立 | 建立 | ||
18 | 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 —— | 未发生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市安监局 | 未发生 | 未发生 | 未发生 | ||
生 态 生 活 | (六)人居环境改善 | 19 | 集中式应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 | % | 100 | 约束性 | 市卫计委 | 市住建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 | 100 | 100 | 100 |
20 | 城镇污水处理率 | % | ≥95 | 约束性 | 市住建局 | 市水务局、市环保局 | ≥80 | ≥90 | ≥95 | ||
21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 | 约束性 | 市住建局 | 市卫计委、市环保局 | ≥90 | ≥90 | ≥90 | ||
西部地区 | ≥85 | ||||||||||
22 | 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平方米/人 | ≥13 | 参考性 | 市住建局 | 市统计局 | ≥9.5 | ≥12 | ≥13 | ||
(七)生活方式绿色化 | 23 | 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 | % | —— | 参考性 | 市住建局 | —— | ≥20 | ≥25 | ≥30 | |
西部地区 | ≥30 | ||||||||||
24 | 公众绿色出行率 | % | ≥50 | 参考性 | 市交通局 | 市统计局 | ≥30 | ≥40 | ≥50 | ||
25 | 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 | % | ≥60 | 参考性 | 市工信委 | 市商务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 | ≥45 | ≥55 | ≥60 | ||
西部地区 | |||||||||||
26 |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 | % | ≥80 | 参考性 | 市财政局 | 市统计局 | ≥70 | ≥75 | ≥80 | ||
生 态 制 度 | (八)制度与保障机制完善 | 27 |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 —— | 制定实施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 | 制定实施 | 制定实施 | 制定实施 |
28 |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 % | ≥20 | 约束性 | 市委组织部 | 市环保局 | ≥20 | ≥20 | ≥20 | ||
29 |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 —— | 建立 | 参考性 | 市委组织部 | 市审计局、市环保局 | 建立 | 建立 | 建立 | ||
30 | 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 | % | 100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 | 85 | 95 | 100 | ||
31 |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占比 | % | ≥80 | 约束性 | 市环保局 | —— | ≥20 | ≥70 | ≥80 | ||
生 态 文 化 | (九)观念意识普及 | 32 |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 % | 100 | 参考性 | 市委组织部 | 市环保局 | 100 | 100 | 100 |
33 | 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 | % | ≥80 | 参考性 | 市统计局 | —— | ≥70 | ≥80 | ≥80 | ||
34 | 环境信息公开率 | % | ≥80 | 参考性 | 市环保局 | —— | ≥80 | ≥820 | ≥80 | ||
35 |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 % | ≥80 | 参考性 | 市统计局 | —— | ≥80 | ≥80 |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