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负责人解读平凉市“十四五”规划

  • 时间:2021-05-17 00:00
  •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努力开创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

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市住建局负责人解读平凉市“十四五”规划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娅莉

  “十四五”期间,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市住建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平凉市“十四五”规划,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岳东生。

  问:“十四五”时期,住建部门在落实《纲要》上有哪些重点考虑?

    答:“十四五”时期,全市住建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与乡村建设行动,协调推进城市功能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快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全力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创优宜居宜业环境,着力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和行业治理能力,努力开创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重点实现6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一是全面实现住有所居。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房屋租赁市场加快发展。基本完成群众迫切需要实施的城镇存量棚户区改造,以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基本完善,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基本补齐城市短板。实现城市路网框架基本完善,污水垃圾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公厕、停车场、便民市场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文体、商贸、社区服务等功能设施基本健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机制基本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

  三是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健全完善乡村建设规划,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乡土特色鲜明的乡村发展格局。全面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机制。提升农村建房水平,健全农房建设标准,加强农村建房全覆盖、常态化监管,确保建房质量和施工安全。

  四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8%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彻底消除,实现“长治久清”,泾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建成,海绵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推行城市垃圾分类。深化巩固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效,加强村社院落、房前屋后、公共场地清理整治,健全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全覆盖,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措施全面落实,城市集中供热多样化发展,环保效益进一步提升。

  五是行业发展提质增效。房地产和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健全完善,房地产领域风险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企业减负政策全面得到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在设计、施工、验收环节全面执行到位。房地产业、建筑业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是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各县(市、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全覆盖并与国家、省上联网互通,城市违法建设治理机制健全完善,市容市貌大幅改观。加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全面完成市政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市政设施运行维护、城市防汛、应急抢险工作机制,完善人防工程建设和人防指挥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以点带面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线上线下社区生活服务模式不断健全。

  问:《纲要》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住建部门在此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全市住建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坚持大运筹、大经营、大开发、大建设、大管理的理念,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构建城乡协调、互促互补、共建共享的新型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坚持应建则建、应补则补、应改则改,补齐城镇水、电、气、热、道路、停车场、公厕、公共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乡镇污水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为城市拓展、城镇扩容提供支撑。

  二是健全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生活服务设施,构建功能齐全、舒适便捷的生活圈,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三是加强城市绿化和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城市生态公园、绿色廊道建设,加强泾河、葫芦河、汭河、黑河等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加大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力度,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四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城市“新基建”,加快建设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智能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城市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问:住建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纲要》重点任务?

    答:一是加强城市经营运筹,盘活城市资源资产。广辟筹资、融资渠道,主动对接国家政策,落实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要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针对城市公益性投资项目,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二是分类推进,强化示范带动。对垃圾分类处理、智慧城市建设等,实施分类引导和分类推进,打造示范试点,优先发展基础扎实、财政实力较强、实施见效快的区域,通过示范带动,激励各地争先创优,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三是量力而行,严格防范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审慎论证、优选项目,靠实项目资金来源,精准补齐短板,提高投资效益,严格防范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市住建局负责人解读平凉市“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1-05-17 00:00

  

努力开创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

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市住建局负责人解读平凉市“十四五”规划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娅莉

  “十四五”期间,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市住建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平凉市“十四五”规划,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岳东生。

  问:“十四五”时期,住建部门在落实《纲要》上有哪些重点考虑?

    答:“十四五”时期,全市住建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与乡村建设行动,协调推进城市功能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快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全力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创优宜居宜业环境,着力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和行业治理能力,努力开创全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重点实现6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一是全面实现住有所居。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房屋租赁市场加快发展。基本完成群众迫切需要实施的城镇存量棚户区改造,以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基本完善,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基本补齐城市短板。实现城市路网框架基本完善,污水垃圾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公厕、停车场、便民市场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文体、商贸、社区服务等功能设施基本健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机制基本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

  三是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健全完善乡村建设规划,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乡土特色鲜明的乡村发展格局。全面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机制。提升农村建房水平,健全农房建设标准,加强农村建房全覆盖、常态化监管,确保建房质量和施工安全。

  四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8%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彻底消除,实现“长治久清”,泾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建成,海绵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推行城市垃圾分类。深化巩固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效,加强村社院落、房前屋后、公共场地清理整治,健全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全覆盖,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措施全面落实,城市集中供热多样化发展,环保效益进一步提升。

  五是行业发展提质增效。房地产和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健全完善,房地产领域风险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企业减负政策全面得到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在设计、施工、验收环节全面执行到位。房地产业、建筑业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是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各县(市、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全覆盖并与国家、省上联网互通,城市违法建设治理机制健全完善,市容市貌大幅改观。加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全面完成市政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市政设施运行维护、城市防汛、应急抢险工作机制,完善人防工程建设和人防指挥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以点带面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线上线下社区生活服务模式不断健全。

  问:《纲要》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住建部门在此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全市住建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坚持大运筹、大经营、大开发、大建设、大管理的理念,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构建城乡协调、互促互补、共建共享的新型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坚持应建则建、应补则补、应改则改,补齐城镇水、电、气、热、道路、停车场、公厕、公共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乡镇污水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为城市拓展、城镇扩容提供支撑。

  二是健全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生活服务设施,构建功能齐全、舒适便捷的生活圈,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三是加强城市绿化和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城市生态公园、绿色廊道建设,加强泾河、葫芦河、汭河、黑河等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加大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力度,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四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城市“新基建”,加快建设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智能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城市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问:住建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纲要》重点任务?

    答:一是加强城市经营运筹,盘活城市资源资产。广辟筹资、融资渠道,主动对接国家政策,落实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的要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针对城市公益性投资项目,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二是分类推进,强化示范带动。对垃圾分类处理、智慧城市建设等,实施分类引导和分类推进,打造示范试点,优先发展基础扎实、财政实力较强、实施见效快的区域,通过示范带动,激励各地争先创优,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三是量力而行,严格防范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审慎论证、优选项目,靠实项目资金来源,精准补齐短板,提高投资效益,严格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