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平凉 > 非遗文化

安口砂器制作技艺

  • 时间:2024-07-23 08:56
  • 来源:平凉市文旅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安口砂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陶器的一个分支,在古时被称为黑陶。据县志记载,砂器生产始于唐代,流传于宋、元、明、清和民国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仅1951年华亭县就有砂器手工作坊17个,从业老艺人26人。1979年在经历了民营、公私合营和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后改名为“华亭县安口砂器厂”,基本实现半机械化生产。上世纪80年代,随着企业改制,工厂转为民营之后,生产经营受到市场经济制约,砂器制作濒临灭亡。

安口砂器的制作原料主要取自当地安口镇坩泥、炉灰、黄土、白土、小块煤等制坯,其工艺分为手工制作和半机械化制作两种。手工制作是将砂器原料加工成泥料后靠手搅石轮旋转力量制成泥坯,在轮盘上手工拉坯制成半成品,待半成品干燥后涂釉烘干,装入直焰馒头窑用炼火烧成;半机械化制作流程是将泥料加工成细浆,倒入磨具成型后,再打开模具取出产品烘干装入直焰窑高温焙烧而成。

安口砂器的代表产品有暖锅、茶罐、药锅、鸡肉炖罐、豆腐砂锅等10多种产品。因其所制器皿具有透气性强、无毒害物质,炖肉味美、熬粥可口、煎药保持药性等特点,深受本地及周边百姓热爱。由于砂器生产技术性强、工艺难度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导致传承困难,后继乏人,现濒临失传。2017年,安口砂器被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安口砂器制作技艺
时间:2024-07-23 08:56

安口砂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陶器的一个分支,在古时被称为黑陶。据县志记载,砂器生产始于唐代,流传于宋、元、明、清和民国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仅1951年华亭县就有砂器手工作坊17个,从业老艺人26人。1979年在经历了民营、公私合营和集体经营的生产模式后改名为“华亭县安口砂器厂”,基本实现半机械化生产。上世纪80年代,随着企业改制,工厂转为民营之后,生产经营受到市场经济制约,砂器制作濒临灭亡。

安口砂器的制作原料主要取自当地安口镇坩泥、炉灰、黄土、白土、小块煤等制坯,其工艺分为手工制作和半机械化制作两种。手工制作是将砂器原料加工成泥料后靠手搅石轮旋转力量制成泥坯,在轮盘上手工拉坯制成半成品,待半成品干燥后涂釉烘干,装入直焰馒头窑用炼火烧成;半机械化制作流程是将泥料加工成细浆,倒入磨具成型后,再打开模具取出产品烘干装入直焰窑高温焙烧而成。

安口砂器的代表产品有暖锅、茶罐、药锅、鸡肉炖罐、豆腐砂锅等10多种产品。因其所制器皿具有透气性强、无毒害物质,炖肉味美、熬粥可口、煎药保持药性等特点,深受本地及周边百姓热爱。由于砂器生产技术性强、工艺难度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导致传承困难,后继乏人,现濒临失传。2017年,安口砂器被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