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概况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甘肃省东部,东南与陕西省咸阳、宝鸡2市5县接壤,西北与本省崇信、泾川毗邻,全境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流域面积1976.16平方公里。辖9镇4乡1个城市社区,186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户籍总人口22.1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4.61万人。
历史源远流长。灵台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商周时期建有密须国、密国,秦代置鹑觚、阴密二县,东汉后期设三水县,东晋南北朝曾设立过鹑阴、朝那、安武等县。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灵台县,取周文王筑“灵台”祭天慰民之意,灵台县名始见于史册,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一直是周王朝的军事要塞和西屏门户。唐宋以来,境内诸县渐次割废,唯灵台县独存,至明代归置灵台一县,清代因袭。1949年7月24日,灵台县全境解放,灵台县人民政府成立。
文化底蕴深厚。古商周文化、皇甫谧文化独具魅力,境内现存不可移动文物59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7547件,其中一级文物49件、二级文物453件、三级文物1228件,尤以西周、秦汉青铜器比较著名,珍贵文物藏品数量居甘肃省基层博物馆之首。曾诞生过春秋大夫左丘明、针灸鼻祖皇甫谧、隋朝史家牛弘、唐代名相牛僧孺、爱国名将杨志恒、抗日英雄高永祥等杰出人物。被命名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
生态环境优美。地处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海拔在890~152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1.4℃,年日照小时数1749.9小时,近五年平均降水量696毫米,林地面积161.09万亩,林草覆盖率64.5%,是陇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中国绿色名县”。有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皇甫谧文化园国家AAAA级景区等人文自然景观30多处,气候舒爽,风景秀丽,是天然氧吧、养生福地。
矿产资源富集。地处古鄂尔多斯聚煤盆地南缘,是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陇东国家级综合能源基地核心区,境内煤炭赋存面积645.7平方公里,已探明煤炭储量53亿吨;正在勘探的百里煤田预计煤炭地质储量达60亿吨以上,全县预测煤炭地质总储量200亿吨以上。规划建设邵寨、安家庄、唐家河、南川河、灵北、后安六对大型矿井,设计煤炭生产能力2640万吨/年,加上路家沟、万宝川普查区,煤炭产能全部释放后,全县煤炭年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
农业条件良好。境内有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川区、黑河川区),其中被誉为陇东第二大塬的什字塬面积36万亩,塬面平展、土壤肥沃。有耕地71.3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77.9万亩(含复种)、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现有矮砧果园10万亩,牛饲养量14.22万头,年种植蔬菜4.5万亩以上,是全省粮食生产大县、肉牛产业大县,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现代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
发展势头良好。积极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战略布局和全市“三区一城市”发展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工业崛起、交通突破、城市更新、产旅融合、民生提升“六大行动”,加快建设区域性能源化工、区域性现代精品农产品产销研、区域性文旅康养创新融合发展“三个产业高地”,不断提升煤电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北部塬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园区、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三大园区”支撑承载能力,经济势能持续增强,发展质效加快提升。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4.35亿元,同比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1元和13503元,分别增长5%和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