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系列盘点之九:深入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扩面提质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改善县域发展条件和环境。”一年来,面对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面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持系统思维、建管并重,科学把握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难与易、破与立、点与面等各方面辩证关系,对标对表找差距,凝心聚力抓落实,加大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完善,全力破解影响城市发展的“硬件”问题,全市市政公用设施扩面提质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有的放矢,加快城市道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崆峒区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围绕完善城市路网、打通“断头路”、维修老旧破损道路,实施新建道路、老旧道路改造提升等项目26项,统筹推进三街九巷及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东西大街(解放路--双桥路段)、南环路(解放路--新民路)、行署巷、法院巷、仓坊巷、上县巷、下县巷道路改造,城市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对标市政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管理标准,实施人行道铺装18公里、拓宽修整自行车道3公里,优化信号灯86组,改造提升交通标志牌120套,更换标识牌反光膜90面,拆除设置不合理交通设施23套,校正隔离护栏160余片。全市住建系统严格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持续完善市政公用服务无障碍设施建设,累计新建、改造盲道53.06公里,完成缘石坡道、人行道及人行横道各种路口坡化改造等各类无障碍设施改造1962处,改造升级无障碍公共厕所246座,设置无障碍设施标识341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加速配套完善。
二是筑牢防线,持续开展燃气安全整治。围绕燃气企业、餐饮等公共场所、老旧小区燃气、燃气工程、燃气具及配件、燃气管道等“七项工作”扎实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市级层面先后开展6轮(次)专项检查,排查整改各类隐患问题125条;各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累计开展安全专项检查62次,排查整改风险隐患495条。组织全市燃气经营企业174名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考核,开展燃气安全知识宣传840余次,督促燃气企业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不断提提升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和群众安全使用意识,有效防范各类燃气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统筹谋划,积极实施供热“冬病夏治”。各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有序开展夏季检修、技术改造及供热主支管网、换热站、锅炉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投资1.9亿元检修维护供热主(支)管网304公里、检修养护设施3760项、改造老旧管网41公里、新建换热站19座、锅炉2座,提升供热能力239兆瓦,整改居民户内问题6081户。全市共开展供热应急演练31次。各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科学分析研判今冬明春供热需求,全面提升供热和输送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
四是紧盯重点,全力做好供水安全保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点针对信息公开、供水安全、设施更新等关键环节,抓好供水常态化监督检查,推动城市供水提质增效。遵循真实、准确、及时、便民的原则,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公开公示水质检测、紧急停水、便民服务咨询、故障报修重要事项,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保证城市供水信息通畅。持续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委托具有水质检测资质、具备检测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对全市7个县(市、区)城市供水水质抽样检测,个别县城供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得到彻底整治。扎实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摸底普查,按照轻重缓急对达到使用年限长、管材不达标、漏损问题突出的老旧管网实施更新改造,今年已完成改造27.6公里。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督促指导各县(市、区)积极谋划实施供水设施建设改造项目10项,完成投资9.15亿元,民生用水安全保障底线更加坚固。
五是强化整治,全面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结合落实河湖长制,加大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力度,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整治成效不断提升,城市水体质量持续改善,甘沟、水桥沟、纸坊沟、南干渠4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部通过国、省两级专项检查,泾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实现“长制久清”。组织开展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行动,华亭市将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纳入全面考核指标,聘请第三方监测机构对辖区内疑似黑臭水体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推动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扩容改造,全市污水日处理设计能力达18.2万方立方米,污水处理水质在线监测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022年,全市新建污水管网20.37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9.71公里,改造雨污分流管网6.03公里。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持续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不断规范。
六是未雨绸缪,扎实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应急处置。制定印发《平凉市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抢险预案》,各县(市、区)同步修改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应急处置预案,组建城市防汛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购置储备排水防涝抢险救援物资设备,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持续跟进全市排水防涝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城市排水防涝形势,对检查发现的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和隐患问题,面对面提出整改意见。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对58座市政桥梁、1处下穿通道进行了检测排查,完成排水渠清淤加固3928米,检查井清理维修2456座,雨污水管道疏通45533米,雨水口清掏3676处,更换窨井盖418套、水篦子481套,更换补挂安全网322套。隐患排查全面,重点整治到位,有力保证了城市安全度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新蓝图,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3659”发展思路,突出提升改造,注重功能完善,补齐城市短板,加快推进城市(县城)功能配套生态修复,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聚集辐射带动功能,打造配套完善、功能齐备、生态康养、幸福美好城市,促进全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
撰稿:孙浩 编辑:何龙 审核: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