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系列盘点之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 时间:2023-01-03 11:18
  • 来源:平凉市创城办综合协调组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今年以来,全市城市管理执法系统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要求,围绕“服务、管理、执法”三大职能,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统揽,不断探索城市管理新举措,改善城市功能品质,有力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体制改革见实见效。坚持市管规划、区管建设管理,持续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将中心城区市政道路、桥梁、路灯、园林绿化(包括公园)、雨污管网、公共停车场、公厕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维护职能下划崆峒区,形成了集中高效、权责一致的城市管理体制。不断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建成市级、华亭市、庄浪县、静宁县、灵台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全年受理转办各类城市管理案件1307起,办结1038起,办结率88.27%,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

二是城市管理精准精细。常态化开展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年内共取缔、整治规范马路市场45处,查处出店经营3.6万多起、占道经营2.9万多起、清理整治流动摊点3.4万多处,整治建筑立面3240多处,依法拆除各类大中型广告牌2690多处、督促更换破旧门头牌匾6510个,捕捉流浪狗364只,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432起,查处违规渣土车辆4321辆(次),清理取缔露天烧烤摊754处。崆峒区坚持出重拳、下硬手、大力度、快节奏推进拆违(危)拆临,多年来影响市容市貌、存在突出安全隐患的周大胡子、东北人家、原面粉厂以及南环路、定北路、广成路、果木寺巷等多出违法建筑被一举拆除,形成的“崆峒经验”被省委办公厅向全省推广。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彻底清除城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环境卫生死角盲区,全市城区保洁面积达到1489万平方米,清运生活垃圾 32万多吨,全市249座公厕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庄浪县“以克论净”管理模式为全市环卫保洁树立了样板。强化市政园林管护维护,完成道路补坑 7.48万平方米,更换铺装人行道 26万平方米,维修更换窨井盖2400多个,完成园林绿化补植补栽5.6万平米,修剪行道树3.4万多株、绿化带74.96万平方米。崆峒区“三街九巷”提升改造让老城区城市道路焕然一新,增强了道路通行能力,打造了靓丽街景;崇信县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花”,城区绿化面貌大幅提升。

三是为民服务用心用力。聚焦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一难两乱”以及群众买菜难、如厕难等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崆峒区新建三天门、十里铺、新河湾3个便民市场便民市场和单家川、定北路、宝塔路、十里铺4个临时停车场,改造提升了东湖公园,配建了公厕和垃圾转运站;华亭市大力实施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设置智慧化停车泊位3800余个,对南泉、北关、职中南侧公厕及南新街便民市场进行了改造提升;灵台县建成小型停车场7处294个停车泊位,建成临时停车场5处501个停车位,大型停车场2处停车位170个;静宁县新建改造便民厕所18座、停车场5处,增加停车位1032个,设置智慧化停车泊位2844个,创新思路规划设置了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临时市场,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压力。

四是行政执法高效规范。强化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标准化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巩固深化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培训,全年累计培训执法人员800多人,有490人通过全国行政执法证换证培训考试工作。全市年内共办理各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案件9541件,通过日常评查抽查,案卷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40%。崆峒区把依法行政作为“生命线”和“压舱石”,把案件办理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抓手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强化学法用法、开展案卷评查等形式,全面提升执法人员快办案、办好案的能力和水平。泾川县采取现场看点、队列展示、案卷检查、座谈交流、民主测评、综合评价等方式,以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和协管员为考评对象,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成效进行全方位考评。庄浪县组织开展“法律知识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6期,冬季军事化训练1期7天,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

2023年,全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便民化”为重点,着力抓整治、促规范、强素质、提能力,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做出积极贡献。


撰稿:马文轩      编辑:何   龙      审核:于   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2年平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系列盘点之七: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时间:2023-01-03 11:18

今年以来,全市城市管理执法系统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要求,围绕“服务、管理、执法”三大职能,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统揽,不断探索城市管理新举措,改善城市功能品质,有力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体制改革见实见效。坚持市管规划、区管建设管理,持续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将中心城区市政道路、桥梁、路灯、园林绿化(包括公园)、雨污管网、公共停车场、公厕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维护职能下划崆峒区,形成了集中高效、权责一致的城市管理体制。不断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建成市级、华亭市、庄浪县、静宁县、灵台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全年受理转办各类城市管理案件1307起,办结1038起,办结率88.27%,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

二是城市管理精准精细。常态化开展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年内共取缔、整治规范马路市场45处,查处出店经营3.6万多起、占道经营2.9万多起、清理整治流动摊点3.4万多处,整治建筑立面3240多处,依法拆除各类大中型广告牌2690多处、督促更换破旧门头牌匾6510个,捕捉流浪狗364只,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432起,查处违规渣土车辆4321辆(次),清理取缔露天烧烤摊754处。崆峒区坚持出重拳、下硬手、大力度、快节奏推进拆违(危)拆临,多年来影响市容市貌、存在突出安全隐患的周大胡子、东北人家、原面粉厂以及南环路、定北路、广成路、果木寺巷等多出违法建筑被一举拆除,形成的“崆峒经验”被省委办公厅向全省推广。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彻底清除城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环境卫生死角盲区,全市城区保洁面积达到1489万平方米,清运生活垃圾 32万多吨,全市249座公厕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庄浪县“以克论净”管理模式为全市环卫保洁树立了样板。强化市政园林管护维护,完成道路补坑 7.48万平方米,更换铺装人行道 26万平方米,维修更换窨井盖2400多个,完成园林绿化补植补栽5.6万平米,修剪行道树3.4万多株、绿化带74.96万平方米。崆峒区“三街九巷”提升改造让老城区城市道路焕然一新,增强了道路通行能力,打造了靓丽街景;崇信县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花”,城区绿化面貌大幅提升。

三是为民服务用心用力。聚焦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一难两乱”以及群众买菜难、如厕难等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崆峒区新建三天门、十里铺、新河湾3个便民市场便民市场和单家川、定北路、宝塔路、十里铺4个临时停车场,改造提升了东湖公园,配建了公厕和垃圾转运站;华亭市大力实施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设置智慧化停车泊位3800余个,对南泉、北关、职中南侧公厕及南新街便民市场进行了改造提升;灵台县建成小型停车场7处294个停车泊位,建成临时停车场5处501个停车位,大型停车场2处停车位170个;静宁县新建改造便民厕所18座、停车场5处,增加停车位1032个,设置智慧化停车泊位2844个,创新思路规划设置了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临时市场,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压力。

四是行政执法高效规范。强化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标准化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巩固深化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培训,全年累计培训执法人员800多人,有490人通过全国行政执法证换证培训考试工作。全市年内共办理各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案件9541件,通过日常评查抽查,案卷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40%。崆峒区把依法行政作为“生命线”和“压舱石”,把案件办理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抓手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强化学法用法、开展案卷评查等形式,全面提升执法人员快办案、办好案的能力和水平。泾川县采取现场看点、队列展示、案卷检查、座谈交流、民主测评、综合评价等方式,以执法中队、执法人员和协管员为考评对象,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成效进行全方位考评。庄浪县组织开展“法律知识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6期,冬季军事化训练1期7天,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

2023年,全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便民化”为重点,着力抓整治、促规范、强素质、提能力,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做出积极贡献。


撰稿:马文轩      编辑:何   龙      审核:于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