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小康“路”子更宽阔

  • 时间:2020-09-21 15:12
  • 来源:平凉日报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以前的路坑坑洼洼,天晴的时候都不好走,更别说下雨天了,三轮车根本开不到地里。现在硬化路都通到了家门口,种庄稼再也不怕‘架手’了。”站在自家门口,望着即将修好的硬化路,崆峒区草峰镇九龙村村民马武高兴地说。

  

要想富,先修路。曾几何时,泥泞不堪的农村道路成为制约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

  “在过去,由于路不好走,群众种植的一些农产品运不出去,即使运出去,也因为路途颠簸使农产品受损,卖不上好价钱。”崆峒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高峰说。

  道路成为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为了改善当地道路状况差、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年初,崆峒区总投资187万元,实施全长2.5公里草峰镇九龙村村组道路硬化项目,已于8月底建成。

  “这条路对我们村上来说,不仅是致富路,更是幸福路,将有130多户群众切实受益。”九龙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志孝说。

  草峰镇九龙村村民马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家里种了三亩小麦、两亩玉米,家庭收入微薄。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马武搞起养殖产业,建起了一座标准化牛棚,养了10头牛,他家的收入也从以前的五六千元增加到两万元左右。“现在好了,道路修好以后,我们这些养殖户就能把饲料直接拉到牛棚里,省时又省工。”马武说。

  

 

  如今的九龙村,宽敞的水泥路从村民家门口一直延伸到远方,顺着水泥便道可以走到村内的各个角落。如今村里还通上了公交车,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乘车,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

  农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产业因路而兴。崆峒区不断打通进村入户的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把发挥交通“先行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15年以来,该区先后建成各类农村公路971.14公里,2016年提前实现了252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和通客车的目标任务,2018年9月被命名为甘肃省第一批“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今年,崆峒区共统筹整合资金1.03亿元,在17个乡镇实施63条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及两座危桥改造项目,目前,145公里的自然村组道路和两座危桥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饮水思源】小康“路”子更宽阔
时间:2020-09-21 15:12

  “以前的路坑坑洼洼,天晴的时候都不好走,更别说下雨天了,三轮车根本开不到地里。现在硬化路都通到了家门口,种庄稼再也不怕‘架手’了。”站在自家门口,望着即将修好的硬化路,崆峒区草峰镇九龙村村民马武高兴地说。

  

要想富,先修路。曾几何时,泥泞不堪的农村道路成为制约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瓶颈。

  “在过去,由于路不好走,群众种植的一些农产品运不出去,即使运出去,也因为路途颠簸使农产品受损,卖不上好价钱。”崆峒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高峰说。

  道路成为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为了改善当地道路状况差、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年初,崆峒区总投资187万元,实施全长2.5公里草峰镇九龙村村组道路硬化项目,已于8月底建成。

  “这条路对我们村上来说,不仅是致富路,更是幸福路,将有130多户群众切实受益。”九龙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志孝说。

  草峰镇九龙村村民马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家里种了三亩小麦、两亩玉米,家庭收入微薄。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马武搞起养殖产业,建起了一座标准化牛棚,养了10头牛,他家的收入也从以前的五六千元增加到两万元左右。“现在好了,道路修好以后,我们这些养殖户就能把饲料直接拉到牛棚里,省时又省工。”马武说。

  

 

  如今的九龙村,宽敞的水泥路从村民家门口一直延伸到远方,顺着水泥便道可以走到村内的各个角落。如今村里还通上了公交车,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乘车,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

  农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产业因路而兴。崆峒区不断打通进村入户的农村公路“毛细血管”,把发挥交通“先行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15年以来,该区先后建成各类农村公路971.14公里,2016年提前实现了252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和通客车的目标任务,2018年9月被命名为甘肃省第一批“四好农村路全省示范县”。今年,崆峒区共统筹整合资金1.03亿元,在17个乡镇实施63条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及两座危桥改造项目,目前,145公里的自然村组道路和两座危桥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