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扶贫车间“制造”幸福生活

  • 时间:2020-08-06 10:06
  • 来源:平凉日报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编制、锁边、打孔、检验、装袋...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灵台县什字镇饮马咀村的灵津纺织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10多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手套加工,30台全自动程控纺织品加工生产线机械声轰鸣,53岁的贾百平正在认真的检查机器。

  作为扶贫车间的技术员,贾百平每天都要不定时检查维护机器设备,保证每台机器都正常运转。前几年他还在离家千里之遥的外地打工,去年由于身体原因,只能回家务农,本村的扶贫车间,正好为他提供了工作岗位。

  “我之前在外地打工,由于患有关节炎,便回到家里,正赶上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创建起来,我就开始在这个车间上班,每月能拿到18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已经挣到快两万元了。在身体不便的情况下,既能在家务农又能挣到钱,我感到很高兴。”贾百平笑着告诉记者。

  经了解,贾百平所在的饮马咀村也是灵台县26个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辖4社196户66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户186人,贫困发生率为28.0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初,为了提高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促进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镇村两级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在饮马咀村实施了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扶贫车间建成后,组织本村所有贫困户加入到灵津纺织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的运行模式进行管理经营。

  灵台县灵津纺织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志杰告诉记者:“我们扶贫车间自2019年8月份投产以来,吸收本村贫困户13名,月工资1600元以上。目前生产手套35万双,已销售25万双,实现销售收入37.5万元,13户贫困户实现劳务收入16.6万元,给村集体分红2.9万元。”

  近年来,灵台县什字镇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按照“党组织+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党建+”项目、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村级闲置房屋等资源资产,创办扶贫车间4家。在扶贫车间运营过程中,大力宣传产品知名度,积极衔接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党组织牵引,合作社搭桥,扶贫车间带动,有力的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了贫困户收入日益增长。

  “脱贫攻坚以来,已建成扶贫车间4处,为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务工提供了平台和场所,有力有序实现输转贫困劳动力120人次以上,实现贫困劳动力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灵台县什字镇党委副书记周睿告诉记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扶贫车间“制造”幸福生活
时间:2020-08-06 10:06

  编制、锁边、打孔、检验、装袋...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灵台县什字镇饮马咀村的灵津纺织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10多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手套加工,30台全自动程控纺织品加工生产线机械声轰鸣,53岁的贾百平正在认真的检查机器。

  作为扶贫车间的技术员,贾百平每天都要不定时检查维护机器设备,保证每台机器都正常运转。前几年他还在离家千里之遥的外地打工,去年由于身体原因,只能回家务农,本村的扶贫车间,正好为他提供了工作岗位。

  “我之前在外地打工,由于患有关节炎,便回到家里,正赶上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创建起来,我就开始在这个车间上班,每月能拿到18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已经挣到快两万元了。在身体不便的情况下,既能在家务农又能挣到钱,我感到很高兴。”贾百平笑着告诉记者。

  经了解,贾百平所在的饮马咀村也是灵台县26个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辖4社196户66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户186人,贫困发生率为28.0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9年初,为了提高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促进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镇村两级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在饮马咀村实施了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扶贫车间建成后,组织本村所有贫困户加入到灵津纺织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的运行模式进行管理经营。

  灵台县灵津纺织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志杰告诉记者:“我们扶贫车间自2019年8月份投产以来,吸收本村贫困户13名,月工资1600元以上。目前生产手套35万双,已销售25万双,实现销售收入37.5万元,13户贫困户实现劳务收入16.6万元,给村集体分红2.9万元。”

  近年来,灵台县什字镇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按照“党组织+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党建+”项目、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村级闲置房屋等资源资产,创办扶贫车间4家。在扶贫车间运营过程中,大力宣传产品知名度,积极衔接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党组织牵引,合作社搭桥,扶贫车间带动,有力的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了贫困户收入日益增长。

  “脱贫攻坚以来,已建成扶贫车间4处,为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务工提供了平台和场所,有力有序实现输转贫困劳动力120人次以上,实现贫困劳动力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灵台县什字镇党委副书记周睿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