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崆峒:变“输血”为“造血”

  • 时间:2020-07-27 09:09
  • 来源:平凉日报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崆峒区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

  崆峒区以扶贫车间为社会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和载体,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变“输血”为“造血”,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带动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以来,全区确定了2020年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和扶贫车间建设目标任务,多方聚力,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车间和培训课堂延伸到贫困村,在群众家门口建设“扶贫车间”。在受疫情影响、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增多的情况下,指导乡镇在今年2个扶贫车间任务已经完成的基础上,新认定扶贫车间4家,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形成了以人社部门牵头,扶贫、财政、农业农村、工信等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在用地保障、企业注册、岗前培训、财政奖补等环节为“扶贫车间”健康运行提供保障支持。针对就业扶贫奖补工作,具体从扶贫车间奖补申请资料、补贴标准及资金拨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及细化。

  此外,崆峒区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建设主体,依托庆阳市巧媳妇工艺编织有限公司平凉分公司、平凉赵娟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地域文化企业,开发民俗文化产业,建设居家式手工业扶贫车间。依托特色产业建设,鼓励乡贤能人建立特色产业扶贫车间,如崆峒区嘉禾丰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利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华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反季节蔬菜、苹果种植为主导产品建设扶贫车间,吸纳44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入达2万元以上,带动本地贫困户就业增收。依托龙头企业建设,打造“扶贫车间+农户”模式,把一些劳动密集、易于操作的生产工序搬到“车间”或放到农户家里,帮助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如四十里铺镇芦寨村扶贫车间,以江苏鸣龙集团为主导,建成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吸纳带动本村及周边村12户贫困户创收致富。

  据了解,截至6月底,崆峒区累计建设扶贫车间6家,吸纳劳动力就业2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2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崆峒:变“输血”为“造血”
时间:2020-07-27 09:09

崆峒区扶贫车间助力脱贫攻坚

  崆峒区以扶贫车间为社会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和载体,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变“输血”为“造血”,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带动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以来,全区确定了2020年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和扶贫车间建设目标任务,多方聚力,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车间和培训课堂延伸到贫困村,在群众家门口建设“扶贫车间”。在受疫情影响、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增多的情况下,指导乡镇在今年2个扶贫车间任务已经完成的基础上,新认定扶贫车间4家,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形成了以人社部门牵头,扶贫、财政、农业农村、工信等部门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在用地保障、企业注册、岗前培训、财政奖补等环节为“扶贫车间”健康运行提供保障支持。针对就业扶贫奖补工作,具体从扶贫车间奖补申请资料、补贴标准及资金拨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及细化。

  此外,崆峒区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建设主体,依托庆阳市巧媳妇工艺编织有限公司平凉分公司、平凉赵娟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地域文化企业,开发民俗文化产业,建设居家式手工业扶贫车间。依托特色产业建设,鼓励乡贤能人建立特色产业扶贫车间,如崆峒区嘉禾丰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利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华兴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反季节蔬菜、苹果种植为主导产品建设扶贫车间,吸纳44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入达2万元以上,带动本地贫困户就业增收。依托龙头企业建设,打造“扶贫车间+农户”模式,把一些劳动密集、易于操作的生产工序搬到“车间”或放到农户家里,帮助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如四十里铺镇芦寨村扶贫车间,以江苏鸣龙集团为主导,建成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吸纳带动本村及周边村12户贫困户创收致富。

  据了解,截至6月底,崆峒区累计建设扶贫车间6家,吸纳劳动力就业2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