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丨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一方平安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制度+责任”双轮驱动
我市把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当成“重头戏”,从顶层设计到责任落实,全方位强化管理。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重要论述与指示批示精神,为全市的安全生产工作装上了“指南针”。
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四位一体”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年度任务,大家的目标更清晰了,干劲也更足了。同时,“两个清单”的印发,明确了电动自行车、违规施工等领域的监管责任,以前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责任空白区”没了藏身之地。
我市在监管机制上持续创新,修订完善《平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规则》《平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后,市安委会成员单位扩充到54个,还成立了13个安全专业委员会,矿山、危险化学品这些重点领域的监管更严格,安全更有保障。
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发力,风险防范“无死角”
我市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平凉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及27个专项方案相继出台。“月调度、季分析、年考核”制度的建立,让重大事故隐患无处遁形,实行台账式管理和清单式销号,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能得到彻底整改。
2024年,我市先后检查了11534家生产经营单位,查出256条重大事故隐患,其中26条由政府挂牌督办。经过努力,已经成功整改231条。执法部门毫不手软,立案637起,罚款675.7万元,责令35家企业停产整顿,对3家问题严重的企业进行曝光约谈联合惩戒,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
春节、“五一”、“十一”假期这些关键时段,我市及时发布安全提示,节日期间启动“每日一会商、每日一研判、每日一调度”机制,督导检查组深入一线,有的蹲点督导,有的暗查暗访,毫不放松。结合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道路交通、城镇燃气、电动自行车、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不断深化,人员密集场所的巡查检查也更加规范有力。
我市努力提升基层监管水平,帮扶指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基层安全监管执法人员能力培训211次,5455人参加了学习。科技的力量被充分运用到安全监管中,37家企业安装了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完成310项安全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工艺。48辆变型拖拉机退出历史舞台,125家单位安装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137个应急逃生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打通,52.3公里城市燃气管道完成老化更新改造,713台电梯也在安全筑底整治行动中接受了全面排查,安全监管变得越来越“聪明”。
灾害应对:科学高效处置,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到了汛期,我市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把164名各县(市、区)和水库、重点河流河段防汛责任人的信息公示出来,各县(市、区)也构建起“四级包抓”责任体系,从县级领导到普通党员,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4963名责任人分级公示,接受大家监督。
汛前,我市组织2轮联合督查,各级各相关部门派出193个工作组,排查整改208处隐患,清理疏浚河道洪道6.4公里。汛期一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2次启动市级防汛抗洪Ⅳ应急响应,信息共享、即时会商,短临风险提示、雨量信息及时发布,累计发送短信10万余条。预警信息“叫醒叫应”机制发挥了大作用,基层网格员、灾害信息员和应急第一响应人通过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甚至挨家挨户通知,把预警信息送到每一个老百姓家里。入汛以来,遇到强降雨,紧急避险转移群众2268户5159人,真正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
森林草原防火认真落实“八机制三清单一包保一承诺”工作措施,及时发布禁火令,加强火险监测预警。全市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接入市应急指挥平台,45个前端热源视频遥感监测点、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点,再加上森林防火无人机,实现对重点区域火情24小时不间断监控。通过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和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有效预防了森林草原火灾,全市没有出现大面积火情。
应急准备:全面加强保障,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为了让应急处置更加有章可循,我市不断完善预案体系,印发《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进方案》《关于做好2024年度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修编预案,还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预案衔接。
实战演练是检验应急能力的重要方式,我市举办了多场大型应急演练。在“2024年河东地区防汛抗震政企协同联动综合应急演练”“关山砺兵·2024华亭市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2024年静宁县地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等演练中,有效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
资金支持为应急保障注入了“强心针”。投资5689.05万元的自然灾害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国债项目,为1支市级、4支县级、75支乡级救援队伍采购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大部分都已经到位。2024年新增一般债券额度650万元,采购了8个品种1.7万多件(套)救灾物资。下拨的2023至2024年度冬春救助资金759万元,帮助了2.75万因灾生活困难的群众,让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宣传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我市深入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及安全生产、消防“两法两条例”等法律法规培训宣传,举办各类培训班1426场次,27.8万多人次参与学习,使大家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中,我市创新采用“四位一体”宣传模式,广电报刊上有专栏,大街小巷有宣传牌,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微信网络也充分利用起来。《以案宣教》《消防公益说》《消防动漫》等20余篇系列科普短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发送各类宣教信息410多条,应急知识走进了千家万户。
对于“三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我市严格考核管理,累计培训4016人次,完成考试3783人次,合格率达94.2%,重点岗位人员的安全素养明显提高。
展望2025年,我市将持续完善提升“五大体系”、深入开展治本攻坚、全力做好灾害防范、提升应急救援水平、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铁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继续守护好平凉的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