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平凉文艺 > 文学 > 佳作欣赏

『乡村振兴·文艺赋能——“驻村”作家成果展』吕润霞:铁蛋老汉和他的土地

  • 时间:2025-02-06 16:35
  • 来源:平凉市文联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图片

铁蛋老汉和他的土地

吕润霞

铁蛋老汉不管热冷和早晚,常常会圪蹴在他家的驴圈门口,不是冷凉的气息穿透他浑身的毛孔,就是毒日头晒得他满脸流油。没有人强迫他这样,他本来可以继续赖在热炕上享福,或者躲在树荫下吸一锅旱烟。但是,大半辈子了,他习惯了在驴圈一带溜达。这个驴圈,早成了文物一样的存在。不记得驴是啥时不在的,驴槽多年前就塌成了豁口。铁蛋老汉记不清也不想记清。多时,他只是习惯性地蜷缩着老迈的身子跨进驴圈,在豁了口的槽前,在他的老黑驴曾经吃草的地方,像当年老黑驴发冷时毛梢奓着一般,就那样在驴槽前无所事事地站着,发一阵呆。

驴卖了好些年了,但驴圈一直没拆。铁蛋老汉不让拆,儿子骂他是要留个驴圈的遗址。留就留呗,你们这些不肖子孙可以硬来,我还由不得自己了?当年,乘着他去县医院做前列腺手术的空子,儿子安顿当村支书的大女婿将他的老黑驴偷偷卖了。老汉出院回来不见了他的驴,整整几天差点把嘴捂臭,也没跟儿子和大女婿说一个字。

驴去圈空。但坏人们再别想拆掉他的驴圈。何况老汉眼里的坏人对驴圈拆不拆除不再介意。只要没了驴,铁蛋老汉即便是继续在他的地里折腾,也是灯草做拐杖,借不着力。

铁蛋老汉真的跌进了儿子和女婿的圈套。山梁上早年间被改造得平展展的七八亩梯田地,一直病歪歪的老太婆向来帮不上忙,要是没了老黑驴的助力,仅凭老汉一个人,无论怎样跌绊,务成十亩的地终归是降不住的。儿子和女婿就得了势,他们呼七姑姑喊八大姨的,给别人家送地送欢了。要不是铁蛋老汉彻底黑了脸发了大威风,他真会成了一穷二白的铁蛋一个。

没有一分地,还叫个农民吗!铁蛋老汉说:我是个农民,我爹是个农民,我爷爷是个农民,我太爷爷还是个农民,我……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没有土地,农民就成了懒干手!就是吃公家饭的,吃的难道不是地里产的粮食吗!农民不种粮食,所有的人都要喝风屙屁吗!我虽然年龄大了些,但不缺胳膊少腿子还动弹得了,难道要死巴巴地挺着靠你们的工资养活不成!

铁蛋老汉唾星四溅,把儿子骂了个不辨南北,最终总算保住了离家最近的一块土地。儿子只有作罢,狠狠心留下庄背后两亩地的摊场给他爹,以顺应老先人农民本色不变的心病。

没了老黑驴,铁蛋老汉在他的两亩地里只有孤军作战。他是自己的将军,也是自己的士兵。铁锨,䦆头,洋镐,他的所有农具因为没怎么歇缓过,一直亮闪闪的。没了驴也难不倒铁蛋老汉,当年垦荒种荒,地陡得驴蹄子都搭不住,他照样还不是一锨一镐料理着,粮食在地里照样长得凶晃晃的。

虽然老了,铁蛋老汉的牛劲还倔强得像铁蛋一样,他在他硕果仅存的两亩地里,已经鏖战了好多年了。

最初,老汉仅凭着铁锨、䦆头、洋镐、耙子和木刨子等原始的农具在他的土地上耕作。大量的土地被败家子送人后,铁蛋老汉有的是大把大把的时间消耗。从打春后土地消解,老汉每天早早地起来,熬了罐罐茶吃了老婆炸的油饼和烧的荷包蛋,他会扛着各种农具到庄背后的地里去,先着手一锨一锨的翻地。翻上一小块后,为防止时间久了土块干掉,他会立马回头将刚翻出的土坷垃一刨子一刨子打得细碎,再用耙子勾来推去,笼得平平整整。愚公能移山,两亩地算个啥。铁蛋老汉即使用最原始的办法,也能把他的土地整饬得像大姑娘绣花。他把他和老黑驴共同干的事一个人包揽了,也不是不能成。只是费了些事费了些气力而已。但在地里费事费力的事,对铁蛋老汉来说,从来都不算个事儿。

地整理好了。有一年,铁蛋老汉会在整块地里撒上冬麦,他的整个冬天就是绿茵茵的了,尤其到了麦黄六月,铁蛋老汉的眼里金闪闪的。有一年,为了倒茬,铁蛋老汉会把他的两亩地分成 “井”字,像天女撒花。一小块撒上玉米,一小块撒上洋芋,一小块撒上胡麻,一小块撒上谷子……还会在玉米和洋芋的空档里套种些白菜萝卜芫荽之类的蔬菜,算是应有尽有了。等到各样庄稼长得柳绿花红的时候,铁蛋老汉的土地就像花园一般多姿多彩。

图片

铁蛋老汉当将军的时刻,重点是在他的地里视察,只是总揽全局的意思,没有特别的目的。当然多时做的是士兵,扎扎实实仆着身子在他的地里忙活。老汉的敌人有野草野兔野鸡田鼠和冰雹霜冻,他的朋友是日头和雨水。当然,日头和雨水有时也会反友为敌。要是烈日一连暴晒多日,他的庄稼活活就叫杀蔫杀害了。要是麦黄六月恰恰遭遇了大暴雨,他的麦子就会卧倒在地里沤坏。遇着那些风调雨顺的年份,铁蛋老汉就会沉醉在他丰收的欢天喜地之中。他掰着大玉米棒子,挖着娃娃头一样的大洋芋,脸像盛开的葵花。要是哪一年庄稼整个遭灾了,他也从不泄气,抱怨一通老天爷后照样该干啥干啥。所以整体上说,铁蛋老汉在他的土地上,自始至终差不多是个常胜将军了。

就在铁蛋老汉乐此不疲的沉迷在他两亩地的花样变换中时,庄里多少人家那大片大片的土地却被荒草占领。被荒草吞并也就罢了,问题是,没一个人心疼这些。谁会心疼呢?庄里连人都没几个了。那些青壮的男人女人,携带着他们大的小的娃娃,哧溜哧溜像泥鳅一样,都溜到外面不知啥地方去了。只在年头节下,又都磨磨叽叽零零星星的,从各处溜达回来,也不过是扫个秋风,节一过,又都不见了影子。一年四季留在庄里的,只是三五六个老汉老太婆,还有满山的荒地。铁蛋老汉当年被儿子送给亲戚邻人的那些土地,也一样荒着,送人了相当于没送,就像嫁到人家却又不招待见独守空房的活寡妇。铁蛋老汉每次看到自家的土地这里那里的荒着,心里就像点着了一把干蒿草,呲呲吧吧燎得发焦。想当年,他们老一茬人,不分昼夜,愣是向这些深沟陡屲发起了进攻,一锹一镐一筐一担的进行改土大战。不知用了多少年,才将这山梁沟壑整成了平闪闪的梯田。这才好好的种了多久粮食呢,不肖子孙们又把这么好的地就这么白白的撂荒了。铁蛋老汉恨不得把自家的地全收了回来务养,可惜,猫老不逼鼠。那留给他的两亩地,一年一年的,也马上要打败一日比一日衰老的人了。

庄里没有了汉子没有了花衫子没有了小娃娃。庄里静寂得瘆人。

庄里最好看的风景,是铁蛋老汉的那两亩庄稼。当然,七零八落的,山梁上还有张老汉李老汉王太婆等三五个老家伙经管的几块庄稼,但都可怜巴巴的,只在一半块地里凋零,不成气候。

铁蛋老汉把庄里每一块土地的景况看得清清楚楚的,可能有什么法子呢。他能做到的,就是坚守着他的两亩土地,守得死死的,像守着最后一块烽火台。老汉只是守着他的一块土地,却像霸占了整座山庄,在这个冷清清的山庄,他差不多是占山为王的架势。多时,他和他两亩地里的庄稼一样孤零零的。

铁蛋老汉从六十多岁开始守着他的两亩土地,猴手不离笼畔,一守守了二十来年。子女们从来不指望靠他的土地养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种着这两亩地,不过是为了让留在山里的老头子改个心慌。铁蛋老汉却把他的土地一直正经八百地务养着,并且养得很肥。可惜他越来越老了。就在越来越老的铁蛋老汉一年一年唉声叹气的愁着务不动他的土地的时候,当年卖了他的老黑驴的大女婿不忍心,终于重新出马了。大女婿叫来了拖拉机播种机覆膜机……咔嚓嚓三下五除二将老丈人的两亩地耕种得妥妥帖帖的。留给铁蛋老汉的活计,就是在玉米地里插个彩旗吓吓野鸡,或者将地膜剜个洞给玉米洋芋放苗,这样一来,八十多岁还在务农的铁蛋老汉已经轻松多了。

当村支书的大女婿不但将铁蛋老汉的两亩地用现代化的机械降服了,最近几年,大女婿还组建了农业合作社,把庄里外流的几个汉子拉拢了回来,将别人撂荒了的百十亩土地经管了起来。铲草机噌噌噌的,将一人高的荒草大片大片地撂倒了。拖拉机突突突的,将连片的土地翻耕了。覆膜机嗖嗖嗖的,覆的膜规整得了不得。被整理的百十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玉米。铁蛋老汉看着,心跳明显加快。虽然那玉米和他没有一丁点关系,但只要看见地里长着粮食,他的心里就踏实。看见地荒着,他的心里就拧巴。被女婿的农业合作社耕种的成百亩玉米在周围汹涌地长着,把铁蛋老汉的两亩老地比对得没了一点气势。占山为王这么多年,铁蛋老汉一时有些不适应,有了压力似的,在他的两亩地里费的心思更多了。他的两亩庄稼自从有了左邻右舍,也像有了竞争对手,更铆足了劲儿长。农业合作社的成片玉米,每年快要成熟了,棒子也不被掰掉就被机械铲掉了,一车一车的交到镇上的养牛场,做牛的青贮饲料。铁蛋老汉知道了这些玉米的下落,心里又有些不舒服了。虽然牛喂肥了还是要给人吃肉的,但把人的口粮全给牛吃,他心里的那个疙瘩总是有些解不开。解不开也是没法,铁蛋老汉能做到的,是继续把自己两亩地里产的庄稼,做到颗粒归仓。这些年他自己吃的粮食,没有一样是街上的铺子里买的。白面长面和玉米面粑粑,炒洋芋条条和炸油饼子,都是他地里产的东西,老太婆做的。铁蛋老汉不但自己吃着自产的粮食,连城里的儿媳妇都看着眼热,每年非要分拿他的麦子磨的面粉和胡麻榨的油,说是环保。铁蛋老汉是一百二十个的情愿。就凭这点,这老汉甭提有多骄傲了。

何况,除了女婿的农业合作社把一部分撂荒地收割了,这两年,连镇上的各种农业机械也开进了山庄,在满山满洼的闲地上搞事。无数台机械轰隆隆爬坡而上,铲车推土机来来回回所向披靡,不久就将茫茫然荒草之下的浩浩然复垦梯田重新摆到了人的眼前。而且将以前人工改造的小地块,都整成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可以操作的大地块,同时也拓开了地块间更宽展的乡间路。四面围拢而来的山坡坡上,几乎全是被新造起来的梯田。崭新的,还没来得及长出一星半点绿意的土白的梯田。一层一层的土白从山峁贯穿到沟底,从山根攀爬到梁顶,上下迎合,左右呼应,看起来是浑然一体的鲜土。整个山庄被刷新、刷白,这极具阵势的土白,像暗流涌动的浪,冲击得铁蛋老汉懵懂而又愕然。等他回过神来,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琢磨周围这数座山肌上又被新垦的梯田,左一垄右一垄,上一垄下一垄的,排排行行的蔓延,横陈。在铁蛋老汉的山庄里,他从来没有见过土地有这么大的阵仗。更让老汉惊奇的是,无人机来到了山庄。那像大蜻蜓的家伙,在所有复垦梯田的上空呜呜地飞播油菜花的种子。不是为了收割,是待油菜花长成后直接覆埋茎秆卧肥养育新地的。真是的,现在的人啥都懂!铁蛋老汉异常兴奋,新造的土地就该好好养育喂肥,才能种好养活人的五谷杂粮啊。

图片

看着满山满洼新鲜的梯田,铁蛋老汉比看到大女婿农业合作社的百十亩玉米又激动了无数倍。现在,他的那两亩老土地,虽然被淹没在成千亩的新造梯田中,但完全是元老级别的。几十年了,铁蛋老汉坚守着他的两亩土地,终于等到山庄里那些被丢弃了的土地又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铁蛋老汉心里又踏实了不少。他想,有满山的土地将被撒下种子,他的两亩庄稼,再也不会那么孤单了。野草野兔野鸡田鼠和冰雹霜冻之类的敌人,也将会有更多的庄稼来共同对付了。

山庄里的老风吹着,老阳光晒着。虽然所有的年轻人奔腾出去了,留下了像铁蛋老汉这样的一庄子老弱病残,好在,留下的这些老人,他们荒败了多年的土地被重新关照和养育了起来。有现代化的机械助力,有外在的各种力量援手,这些养活人的土地,又会重新生长出满山满洼的粮食:金黄的麦子,深红的荞麦,憋破土皮的洋芋,沉甸甸的谷穗……因为,这地本是流奶与蜜之地。

可是,眼下的山庄总是地广人稀。铁蛋老汉惟有盼望着,在他的有生之年,那些外流到各处的山庄里的青壮汉子和花衫子们,能领着他们大大小小的孩子,再陆陆续续地回乡。若到那时,铁蛋老汉和他的土地,才将真正的重归热闹了。(图片来源网络)

——作品原刊于《延河》2025年第2期

作 家 简 介

图片

吕润霞 甘肃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飞天》《朔方》《延河》《星火》《椰城》《伊犁河》《草地》《五台山》等,有文章入选《散文选刊》《作家文摘》《2017中国年度精短散文》《2017年中国随笔精选》等,出版散文集《心如流水》《乡村关系》,《心如流水》入选农家书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乡村振兴·文艺赋能——“驻村”作家成果展』吕润霞:铁蛋老汉和他的土地
时间:2025-02-06 16:35

图片

铁蛋老汉和他的土地

吕润霞

铁蛋老汉不管热冷和早晚,常常会圪蹴在他家的驴圈门口,不是冷凉的气息穿透他浑身的毛孔,就是毒日头晒得他满脸流油。没有人强迫他这样,他本来可以继续赖在热炕上享福,或者躲在树荫下吸一锅旱烟。但是,大半辈子了,他习惯了在驴圈一带溜达。这个驴圈,早成了文物一样的存在。不记得驴是啥时不在的,驴槽多年前就塌成了豁口。铁蛋老汉记不清也不想记清。多时,他只是习惯性地蜷缩着老迈的身子跨进驴圈,在豁了口的槽前,在他的老黑驴曾经吃草的地方,像当年老黑驴发冷时毛梢奓着一般,就那样在驴槽前无所事事地站着,发一阵呆。

驴卖了好些年了,但驴圈一直没拆。铁蛋老汉不让拆,儿子骂他是要留个驴圈的遗址。留就留呗,你们这些不肖子孙可以硬来,我还由不得自己了?当年,乘着他去县医院做前列腺手术的空子,儿子安顿当村支书的大女婿将他的老黑驴偷偷卖了。老汉出院回来不见了他的驴,整整几天差点把嘴捂臭,也没跟儿子和大女婿说一个字。

驴去圈空。但坏人们再别想拆掉他的驴圈。何况老汉眼里的坏人对驴圈拆不拆除不再介意。只要没了驴,铁蛋老汉即便是继续在他的地里折腾,也是灯草做拐杖,借不着力。

铁蛋老汉真的跌进了儿子和女婿的圈套。山梁上早年间被改造得平展展的七八亩梯田地,一直病歪歪的老太婆向来帮不上忙,要是没了老黑驴的助力,仅凭老汉一个人,无论怎样跌绊,务成十亩的地终归是降不住的。儿子和女婿就得了势,他们呼七姑姑喊八大姨的,给别人家送地送欢了。要不是铁蛋老汉彻底黑了脸发了大威风,他真会成了一穷二白的铁蛋一个。

没有一分地,还叫个农民吗!铁蛋老汉说:我是个农民,我爹是个农民,我爷爷是个农民,我太爷爷还是个农民,我……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没有土地,农民就成了懒干手!就是吃公家饭的,吃的难道不是地里产的粮食吗!农民不种粮食,所有的人都要喝风屙屁吗!我虽然年龄大了些,但不缺胳膊少腿子还动弹得了,难道要死巴巴地挺着靠你们的工资养活不成!

铁蛋老汉唾星四溅,把儿子骂了个不辨南北,最终总算保住了离家最近的一块土地。儿子只有作罢,狠狠心留下庄背后两亩地的摊场给他爹,以顺应老先人农民本色不变的心病。

没了老黑驴,铁蛋老汉在他的两亩地里只有孤军作战。他是自己的将军,也是自己的士兵。铁锨,䦆头,洋镐,他的所有农具因为没怎么歇缓过,一直亮闪闪的。没了驴也难不倒铁蛋老汉,当年垦荒种荒,地陡得驴蹄子都搭不住,他照样还不是一锨一镐料理着,粮食在地里照样长得凶晃晃的。

虽然老了,铁蛋老汉的牛劲还倔强得像铁蛋一样,他在他硕果仅存的两亩地里,已经鏖战了好多年了。

最初,老汉仅凭着铁锨、䦆头、洋镐、耙子和木刨子等原始的农具在他的土地上耕作。大量的土地被败家子送人后,铁蛋老汉有的是大把大把的时间消耗。从打春后土地消解,老汉每天早早地起来,熬了罐罐茶吃了老婆炸的油饼和烧的荷包蛋,他会扛着各种农具到庄背后的地里去,先着手一锨一锨的翻地。翻上一小块后,为防止时间久了土块干掉,他会立马回头将刚翻出的土坷垃一刨子一刨子打得细碎,再用耙子勾来推去,笼得平平整整。愚公能移山,两亩地算个啥。铁蛋老汉即使用最原始的办法,也能把他的土地整饬得像大姑娘绣花。他把他和老黑驴共同干的事一个人包揽了,也不是不能成。只是费了些事费了些气力而已。但在地里费事费力的事,对铁蛋老汉来说,从来都不算个事儿。

地整理好了。有一年,铁蛋老汉会在整块地里撒上冬麦,他的整个冬天就是绿茵茵的了,尤其到了麦黄六月,铁蛋老汉的眼里金闪闪的。有一年,为了倒茬,铁蛋老汉会把他的两亩地分成 “井”字,像天女撒花。一小块撒上玉米,一小块撒上洋芋,一小块撒上胡麻,一小块撒上谷子……还会在玉米和洋芋的空档里套种些白菜萝卜芫荽之类的蔬菜,算是应有尽有了。等到各样庄稼长得柳绿花红的时候,铁蛋老汉的土地就像花园一般多姿多彩。

图片

铁蛋老汉当将军的时刻,重点是在他的地里视察,只是总揽全局的意思,没有特别的目的。当然多时做的是士兵,扎扎实实仆着身子在他的地里忙活。老汉的敌人有野草野兔野鸡田鼠和冰雹霜冻,他的朋友是日头和雨水。当然,日头和雨水有时也会反友为敌。要是烈日一连暴晒多日,他的庄稼活活就叫杀蔫杀害了。要是麦黄六月恰恰遭遇了大暴雨,他的麦子就会卧倒在地里沤坏。遇着那些风调雨顺的年份,铁蛋老汉就会沉醉在他丰收的欢天喜地之中。他掰着大玉米棒子,挖着娃娃头一样的大洋芋,脸像盛开的葵花。要是哪一年庄稼整个遭灾了,他也从不泄气,抱怨一通老天爷后照样该干啥干啥。所以整体上说,铁蛋老汉在他的土地上,自始至终差不多是个常胜将军了。

就在铁蛋老汉乐此不疲的沉迷在他两亩地的花样变换中时,庄里多少人家那大片大片的土地却被荒草占领。被荒草吞并也就罢了,问题是,没一个人心疼这些。谁会心疼呢?庄里连人都没几个了。那些青壮的男人女人,携带着他们大的小的娃娃,哧溜哧溜像泥鳅一样,都溜到外面不知啥地方去了。只在年头节下,又都磨磨叽叽零零星星的,从各处溜达回来,也不过是扫个秋风,节一过,又都不见了影子。一年四季留在庄里的,只是三五六个老汉老太婆,还有满山的荒地。铁蛋老汉当年被儿子送给亲戚邻人的那些土地,也一样荒着,送人了相当于没送,就像嫁到人家却又不招待见独守空房的活寡妇。铁蛋老汉每次看到自家的土地这里那里的荒着,心里就像点着了一把干蒿草,呲呲吧吧燎得发焦。想当年,他们老一茬人,不分昼夜,愣是向这些深沟陡屲发起了进攻,一锹一镐一筐一担的进行改土大战。不知用了多少年,才将这山梁沟壑整成了平闪闪的梯田。这才好好的种了多久粮食呢,不肖子孙们又把这么好的地就这么白白的撂荒了。铁蛋老汉恨不得把自家的地全收了回来务养,可惜,猫老不逼鼠。那留给他的两亩地,一年一年的,也马上要打败一日比一日衰老的人了。

庄里没有了汉子没有了花衫子没有了小娃娃。庄里静寂得瘆人。

庄里最好看的风景,是铁蛋老汉的那两亩庄稼。当然,七零八落的,山梁上还有张老汉李老汉王太婆等三五个老家伙经管的几块庄稼,但都可怜巴巴的,只在一半块地里凋零,不成气候。

铁蛋老汉把庄里每一块土地的景况看得清清楚楚的,可能有什么法子呢。他能做到的,就是坚守着他的两亩土地,守得死死的,像守着最后一块烽火台。老汉只是守着他的一块土地,却像霸占了整座山庄,在这个冷清清的山庄,他差不多是占山为王的架势。多时,他和他两亩地里的庄稼一样孤零零的。

铁蛋老汉从六十多岁开始守着他的两亩土地,猴手不离笼畔,一守守了二十来年。子女们从来不指望靠他的土地养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种着这两亩地,不过是为了让留在山里的老头子改个心慌。铁蛋老汉却把他的土地一直正经八百地务养着,并且养得很肥。可惜他越来越老了。就在越来越老的铁蛋老汉一年一年唉声叹气的愁着务不动他的土地的时候,当年卖了他的老黑驴的大女婿不忍心,终于重新出马了。大女婿叫来了拖拉机播种机覆膜机……咔嚓嚓三下五除二将老丈人的两亩地耕种得妥妥帖帖的。留给铁蛋老汉的活计,就是在玉米地里插个彩旗吓吓野鸡,或者将地膜剜个洞给玉米洋芋放苗,这样一来,八十多岁还在务农的铁蛋老汉已经轻松多了。

当村支书的大女婿不但将铁蛋老汉的两亩地用现代化的机械降服了,最近几年,大女婿还组建了农业合作社,把庄里外流的几个汉子拉拢了回来,将别人撂荒了的百十亩土地经管了起来。铲草机噌噌噌的,将一人高的荒草大片大片地撂倒了。拖拉机突突突的,将连片的土地翻耕了。覆膜机嗖嗖嗖的,覆的膜规整得了不得。被整理的百十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玉米。铁蛋老汉看着,心跳明显加快。虽然那玉米和他没有一丁点关系,但只要看见地里长着粮食,他的心里就踏实。看见地荒着,他的心里就拧巴。被女婿的农业合作社耕种的成百亩玉米在周围汹涌地长着,把铁蛋老汉的两亩老地比对得没了一点气势。占山为王这么多年,铁蛋老汉一时有些不适应,有了压力似的,在他的两亩地里费的心思更多了。他的两亩庄稼自从有了左邻右舍,也像有了竞争对手,更铆足了劲儿长。农业合作社的成片玉米,每年快要成熟了,棒子也不被掰掉就被机械铲掉了,一车一车的交到镇上的养牛场,做牛的青贮饲料。铁蛋老汉知道了这些玉米的下落,心里又有些不舒服了。虽然牛喂肥了还是要给人吃肉的,但把人的口粮全给牛吃,他心里的那个疙瘩总是有些解不开。解不开也是没法,铁蛋老汉能做到的,是继续把自己两亩地里产的庄稼,做到颗粒归仓。这些年他自己吃的粮食,没有一样是街上的铺子里买的。白面长面和玉米面粑粑,炒洋芋条条和炸油饼子,都是他地里产的东西,老太婆做的。铁蛋老汉不但自己吃着自产的粮食,连城里的儿媳妇都看着眼热,每年非要分拿他的麦子磨的面粉和胡麻榨的油,说是环保。铁蛋老汉是一百二十个的情愿。就凭这点,这老汉甭提有多骄傲了。

何况,除了女婿的农业合作社把一部分撂荒地收割了,这两年,连镇上的各种农业机械也开进了山庄,在满山满洼的闲地上搞事。无数台机械轰隆隆爬坡而上,铲车推土机来来回回所向披靡,不久就将茫茫然荒草之下的浩浩然复垦梯田重新摆到了人的眼前。而且将以前人工改造的小地块,都整成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可以操作的大地块,同时也拓开了地块间更宽展的乡间路。四面围拢而来的山坡坡上,几乎全是被新造起来的梯田。崭新的,还没来得及长出一星半点绿意的土白的梯田。一层一层的土白从山峁贯穿到沟底,从山根攀爬到梁顶,上下迎合,左右呼应,看起来是浑然一体的鲜土。整个山庄被刷新、刷白,这极具阵势的土白,像暗流涌动的浪,冲击得铁蛋老汉懵懂而又愕然。等他回过神来,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琢磨周围这数座山肌上又被新垦的梯田,左一垄右一垄,上一垄下一垄的,排排行行的蔓延,横陈。在铁蛋老汉的山庄里,他从来没有见过土地有这么大的阵仗。更让老汉惊奇的是,无人机来到了山庄。那像大蜻蜓的家伙,在所有复垦梯田的上空呜呜地飞播油菜花的种子。不是为了收割,是待油菜花长成后直接覆埋茎秆卧肥养育新地的。真是的,现在的人啥都懂!铁蛋老汉异常兴奋,新造的土地就该好好养育喂肥,才能种好养活人的五谷杂粮啊。

图片

看着满山满洼新鲜的梯田,铁蛋老汉比看到大女婿农业合作社的百十亩玉米又激动了无数倍。现在,他的那两亩老土地,虽然被淹没在成千亩的新造梯田中,但完全是元老级别的。几十年了,铁蛋老汉坚守着他的两亩土地,终于等到山庄里那些被丢弃了的土地又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铁蛋老汉心里又踏实了不少。他想,有满山的土地将被撒下种子,他的两亩庄稼,再也不会那么孤单了。野草野兔野鸡田鼠和冰雹霜冻之类的敌人,也将会有更多的庄稼来共同对付了。

山庄里的老风吹着,老阳光晒着。虽然所有的年轻人奔腾出去了,留下了像铁蛋老汉这样的一庄子老弱病残,好在,留下的这些老人,他们荒败了多年的土地被重新关照和养育了起来。有现代化的机械助力,有外在的各种力量援手,这些养活人的土地,又会重新生长出满山满洼的粮食:金黄的麦子,深红的荞麦,憋破土皮的洋芋,沉甸甸的谷穗……因为,这地本是流奶与蜜之地。

可是,眼下的山庄总是地广人稀。铁蛋老汉惟有盼望着,在他的有生之年,那些外流到各处的山庄里的青壮汉子和花衫子们,能领着他们大大小小的孩子,再陆陆续续地回乡。若到那时,铁蛋老汉和他的土地,才将真正的重归热闹了。(图片来源网络)

——作品原刊于《延河》2025年第2期

作 家 简 介

图片

吕润霞 甘肃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飞天》《朔方》《延河》《星火》《椰城》《伊犁河》《草地》《五台山》等,有文章入选《散文选刊》《作家文摘》《2017中国年度精短散文》《2017年中国随笔精选》等,出版散文集《心如流水》《乡村关系》,《心如流水》入选农家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