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平凉文艺 > 文艺评论 > 网说平凉

恢复孩子“原始能量”

  • 时间:2024-03-14 11:36
  • 来源:灵台县机关工委 冯凯平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关于如何“掌控”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在家长的意志下成长是当下社会比较矛盾的话题,家长们在努力为孩子创造美好生活、舒适环境的同时,就要无时无刻操办孩子的所有,归根到底是时间。中国已进入人口的缓慢增长期,最早的独生子女多数已经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这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家庭结构模式;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下一代成龙乘风、引以为傲,作为父母,这种心情是很真实、也很合乎人之常情的,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教育抓早抓小的理念逐渐在社会上达成共识,内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光是中学生开始不停歇的补习,就连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变得很大,一到放假就穿梭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之间,失去了童年的欢乐时光。

曾几何时,做了父亲,从幼教开始,在我们这个很普通的小县城里面,补习班的身影也无处不在,一些假期培训班甚至是长期年度培训班一直在围绕在我的身边,时不时的打电话给我一个“问候”,有时候也确实有点“烦”,这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内卷的时代似乎已成为固化模式,被无形的力量所羁绊,在本应释放人的自然本性的年纪,临近寒假,我又想起一年前看到的这样一则广告:“其实学习过程就像是800米跑道——春秋是直道,寒暑是弯道。直线道大家都在学习,很难拉开差距,只有弯道才可能赶超。而寒假正是机会难得的追赶与超越时间!有人利用弯道超车,有人却在弯道被超越。×××补习班助你一臂之力。”。

每每看到周末孩子成群结队奔赴补习班的场景,我不由得在想,这些孩子基本上在小县城长大,可以说没吃过什么苦,甚至有的去农村的机会都很少,吃的粮食不一定记得长啥样,这只是一个城乡接合部,往大了想,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的孩子又会经历怎样的炫彩人生,他们很是不太接“地气”,物质充沛的时代往往随之而来的是“自由”的缺失,时间的掌控者不属于自己,对他们的成长及以后的道路都是一种挥之不去枷锁,我觉得他们可能会成功,但不会从内心深处滋长大爱和奉献。

我们有多少家长,在孩子还没有放假的时候,就已经给孩子报上了各种寒假补习班;正常的假期作业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有一个“大教育”的清醒头脑,不能局限于知识教育,与之相比,我们有多少孩子对假期能够有一个自主的规划和安排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总是想着赢在起跑线上、拼命地冲刺,反而容易倒在半途中。

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是说假期或者长时间的空闲时间就可以吃、睡、玩(看电视、打游戏),记得有一篇课文《我的爸爸》中有这么一句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当然用在这并不是很切合主题,但我要表达的意思是让孩子自己做主,珍惜正常的基础教学和自学,对闲余时间进行更为合理、更有“度”的安排,可以去图书馆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对于不爱运动的孩子家长可以带着去参加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跑跑步、打打羽毛球等等,也可以去看看电影,动漫的奇幻的都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开拓眼界;也可以选择近距离的郊游,一边谈心一边欣赏大自然的五颜六色,等等,都可以。

总之,假期里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不要把学习定义得过于狭隘,不要觉得只有完成课本知识或者应试教育才算是学习,应该保持一个全面发展的理念,真正激活孩子的“原始能量”,让大教育的思想认同感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和实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恢复孩子“原始能量”
时间:2024-03-14 11:36

关于如何“掌控”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在家长的意志下成长是当下社会比较矛盾的话题,家长们在努力为孩子创造美好生活、舒适环境的同时,就要无时无刻操办孩子的所有,归根到底是时间。中国已进入人口的缓慢增长期,最早的独生子女多数已经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这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家庭结构模式;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下一代成龙乘风、引以为傲,作为父母,这种心情是很真实、也很合乎人之常情的,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教育抓早抓小的理念逐渐在社会上达成共识,内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光是中学生开始不停歇的补习,就连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变得很大,一到放假就穿梭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之间,失去了童年的欢乐时光。

曾几何时,做了父亲,从幼教开始,在我们这个很普通的小县城里面,补习班的身影也无处不在,一些假期培训班甚至是长期年度培训班一直在围绕在我的身边,时不时的打电话给我一个“问候”,有时候也确实有点“烦”,这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内卷的时代似乎已成为固化模式,被无形的力量所羁绊,在本应释放人的自然本性的年纪,临近寒假,我又想起一年前看到的这样一则广告:“其实学习过程就像是800米跑道——春秋是直道,寒暑是弯道。直线道大家都在学习,很难拉开差距,只有弯道才可能赶超。而寒假正是机会难得的追赶与超越时间!有人利用弯道超车,有人却在弯道被超越。×××补习班助你一臂之力。”。

每每看到周末孩子成群结队奔赴补习班的场景,我不由得在想,这些孩子基本上在小县城长大,可以说没吃过什么苦,甚至有的去农村的机会都很少,吃的粮食不一定记得长啥样,这只是一个城乡接合部,往大了想,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的孩子又会经历怎样的炫彩人生,他们很是不太接“地气”,物质充沛的时代往往随之而来的是“自由”的缺失,时间的掌控者不属于自己,对他们的成长及以后的道路都是一种挥之不去枷锁,我觉得他们可能会成功,但不会从内心深处滋长大爱和奉献。

我们有多少家长,在孩子还没有放假的时候,就已经给孩子报上了各种寒假补习班;正常的假期作业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有一个“大教育”的清醒头脑,不能局限于知识教育,与之相比,我们有多少孩子对假期能够有一个自主的规划和安排呢?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总是想着赢在起跑线上、拼命地冲刺,反而容易倒在半途中。

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是说假期或者长时间的空闲时间就可以吃、睡、玩(看电视、打游戏),记得有一篇课文《我的爸爸》中有这么一句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当然用在这并不是很切合主题,但我要表达的意思是让孩子自己做主,珍惜正常的基础教学和自学,对闲余时间进行更为合理、更有“度”的安排,可以去图书馆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对于不爱运动的孩子家长可以带着去参加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跑跑步、打打羽毛球等等,也可以去看看电影,动漫的奇幻的都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开拓眼界;也可以选择近距离的郊游,一边谈心一边欣赏大自然的五颜六色,等等,都可以。

总之,假期里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不要把学习定义得过于狭隘,不要觉得只有完成课本知识或者应试教育才算是学习,应该保持一个全面发展的理念,真正激活孩子的“原始能量”,让大教育的思想认同感在全社会得到推广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