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620800/2016020003
-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 发文机关: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16-02-26
- 发文字号:平政办发〔2016〕5号
- 发布日期:2016-02-26
- 有 效 性:
- 标 题: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内容概述: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平政办发〔2016〕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45号)精神,加强我市中药材质量安全管理,保护和发展道地中药材,促进中医药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依托现有各类中药材溯源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的道地中药材质量责任可追溯链条,进一步强化道地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我市道地中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提高道地中药材流通环节质量安全,营造安全放心的中药材消费环境,形成优质优价体系,促进道地中药材产业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甘办发〔2014〕69号)和中共平凉市委办公室、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平办发〔2014〕95号)精神,以及省市关于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安排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全市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规划,针对不同阶段具体情况分步推进实施。
(二)标准一致,平台统一。以商务部门建立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平台为基础,统一技术标准和平台搭建,向前延伸到基础生产,向后扩展到终末销售,实现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和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可追溯查询。
(三)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集成管理资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和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市场经营交易行为监管方式,提高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充分发挥项目承办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追溯体系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探索基础生产环节追溯体系建设。各县(区)要根据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办法,加强管理,严把程序,确保创建出成效。华亭等中药材资源县要对道地中药材产地的生态环境(土壤成份、气候条件、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选种栽培过程(种子种苗、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采收和初加工(适时采收以及分拣、洗、干燥等)等进行规范。按照相关要求运用统一标准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规模化种植的中药材实行产地批次登记(散在农户实行合作社登记,“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企业实行“企业+产地”登记),将追溯范围延伸至中药材产地和责任人,引导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实施甘肃道地药材认定。市卫计委要根据《甘肃省道地药材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甘卫发〔2015〕199号)精神,按照申请人自愿原则,由市卫计委进行道地中药材认定,积极引导全市企业组织申报道地药材认定,争取将华亭县独活、大黄认定为甘肃省道地药材。通过技术认定的中药材,贴记甘肃道地药材认定标志,登记生产批次和产地,并在追溯系统电子码中输入“道地药材”字样。对非道地药材管理品种,或不愿认定道地药材的,在流通追溯体系中按“普通药材”管理。
(三)加强流通环节追溯体系建设。由市商务局负责,积极利用甘肃省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先行建成华亭县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对中药材市场流通的所有环节全部实行索证索票、购销电子化,重点加强中药材仓储和流通节点管理,严防中药材流通过程中掺假制假售假,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待甘肃省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试点成功后,在全市其它县(区)全面推行。
(四)完善中药材使用环节追溯体系建设。市卫计委、市食药监局要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参与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和必须使用可追溯的中药材(含中药饮片)提出明确要求。探索建立以终端设备、网络在线、短信查询、电话查询等方式为主的中药材使用查询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道地中药材的推广应用。市工信委要积极引导相关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道地中药材,鼓励企业自建原料基地,打造一批从原料药材到药品的中药标准化示范产业链。优先支持中药材品种选育和品牌建设,严格执行《华亭大黄》、《华亭独活》、《华亭大黄栽培技术规程》和《华亭独活栽培技术规程》4项甘肃省地方标准,加大道地中药材推广应用力度。
四、实施步骤
全市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按照总体设计、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全面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由市农牧局负责,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在华亭县先行试点。华亭县政府要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试点方案,投入专门经费,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等源头监督管理,确保中药材生产质量。要积极探索在乡(镇)政府建立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综合协调和监管机制,由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和村干部共同负责,面向药农和企业宣传中药材追溯系统的重要性、讲解甘肃道地药材标准,共同促进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体系的形成。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开展中药材生产基地、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摸底、调研,宣传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引导组织企业和相关单位积极申报道地药材,建设华亭县道地中药材追溯信息平台。2018年初,在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成后,全面建成全市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由市农牧局牵头,建立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市农牧局负责中药材田间生产环节,市工信局负责中药材加工环节,市商务局负责中药材流通环节,市卫计委和市食药监局负责中药材使用环节,切实推进道地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运行与管理。市农牧局和市财政局要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监管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二)加大扶持力度。市工信、农牧、商务、卫计、食药监等部门要通力协作,研究完善支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措施,减轻参与追溯体系建设企业的运行成本。各县(区)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将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纳入地方相关支农政策支持范围。
(三)加快人才培养。市农牧局、市商务局以及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快培养一批相对固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软件开发、应用、运行维护技术队伍。加强培训机制,针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追溯体系运行维护人员,开展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追溯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县(区)、平凉工业园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媒体媒介,做好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的宣传工作。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让广大生产者和经营者充分认识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引导鼓励消费者主动索要购物凭证,放心消费,积极维权。通过发布可追溯企业名单、褒扬实施追溯的企业典型等,提升消费者对溯源中药材的认知度,扩大品牌效应。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