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政策解读
一、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1.具有平凉市户籍或持有平凉居住证且有康复训练或手术的0-14周岁的视力,听力、言语、脑瘫、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
2.具有平凉市户籍或持有平凉居住证且有辅助器具适配需求的0—17周岁的残疾儿童。
3.救助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确保受助儿童信息齐全,项目所涉及的各类表格必须粘贴受助儿童近期彩色照片,持证残疾儿童须提交残疾人证复印件,受助儿童必须填写受助审批表。
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补助标准是多少?
1.视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每例0.5万元,训练时间不少于4个月;
2.听力、脑瘫、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或手术每例1.5万元,训练时间不少于6个月;
3.残疾儿童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每人不超过3件,人均不超过0.1万元(含评估服务费)。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残联系统和市康复中心医院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市残联:负责制定市级项目实施方案,向县(市、区)残联和康复机构分解下达任务指标,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要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检查、督导各县(市、区)、各单位项目执行进度;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本项目执行、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市康复中心医院:负责制定所承担项目的实施方案,配合市残联康复科做好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相关培训工作,负责60名0—14周岁视力,听力、言语、脑瘫、智力和孤独症的训练和手术,及时上报承担项目有关数据。负责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档案,做到每人一册,分类管理。同时,做好相应的残疾儿童筛选、申报、数据统计、资料归档等工作,以及接受各级各类审计检查考核和绩效评估。
各县(市、区)残联:负责0—17周岁100名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的实施,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负责符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要求的各类残疾儿童的筛查、登记,向康复机构输送、转介,并配合康复专门机构做好治疗评估,按要求开展项目救助,规范使用项目资金,并及时统计上报数据及项目实施情况。
2020年残疾人托养补贴项目政策解读
一、哪些人群能够享受为民办实事托养补贴?
具有平凉市本地户籍、持有第二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2019年8月29日11时前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在册的一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和多重一级智力或精神的残疾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以及服刑人员除外)。
二、为民办实事残疾人托养补贴享受的标准是什么?
所需资金由省财政统一安排。按照城市残疾人每人每次1500元、农村残疾人每人每次8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注意:该项目为2020年残疾人托养补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死亡人员不发放残疾人托养补贴。
如因人员统计不准下达资金不足部分由市、县区残联自筹调剂资金解决,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应补尽补;如因人员统计不准下达资金多出部分应按渠道上缴。
三、如何享受为民办实事残疾人托养补贴?
由乡(镇)、街道残联摸底上报县级残联,县级残联进一步核准补贴对象、人数,并造册登记,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于2020年6月30日前通过“一折通”或银行账户直接发放至残疾人或其监护人账户中,用于残疾人的生活宜居。
残疾人助盲就业脱贫项目政策解读
一、为什么要实施为民办实事残疾人助盲就业脱贫项目?
从事按摩职业是目前视力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最便捷、最有效的形式,这部分残疾人是社会特困群体中尤为困难的对象,为帮助他们学习掌握按摩等职业技能,实现就业脱贫。扶持盲人按摩机构,提升“师带徒”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提高盲人按摩事业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二、为民办实事残疾人助盲就业脱贫项目的任务是什么?
输送省级贫困视力残疾人按摩技能培训20人,扶持新(扩)建4家盲人按摩就业机构。
三、为民办实事残疾人助盲就业脱贫项目包含哪些内容?
一是县(市、区)有就业愿望的贫困视力残疾人,参加省级贫困视力残疾人按摩技能培训;二是扶持4家能够带动贫困视力残疾人就业的新(扩)建盲人按摩就业机构。
四、如何享受为民办实事残疾人助盲就业脱贫项目?
一是对新(扩)建的盲人按摩集中就业机构,由机构自行到县级残联申报,待县级残联审核审定,对符合扶持条件的,由省残联给予4万元机构建设补贴;二是对培训后新就业的贫困视力残疾人,由县(市、区)残联给吸纳就业的盲人按摩机构店按近三年(2018年至2020年)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予以工资补助。对培训后未就业的贫困视力残疾人,由县级残联就近提供3—5个月的继续实习期,并按城镇最低工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日期:2020年5月20日 来源:平凉市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