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平凉 > 非遗文化

阿阳民歌

  • 时间:2024-07-23 09:04
  • 来源:平凉市文旅局
  • 字体: [ ] [ ] [ ]
  • 收藏
  • 分享:

静宁阿阳民歌,最早可见于清乾隆年间续修的《静宁州志》,至今大约二百多年。阿阳民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分为号子、山歌、酒曲、小调,其中以小调的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有些曲调,如《大钉缸》与各地流行的《钉缸》全然不同,《四大节》、《十里墩》、《送干哥》等民歌,其它地方资料中尚未发现,而且其曲调节奏奇特,是民歌中极其罕见的。阿阳民歌歌词多为四句七字式,也有三句五字式,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形成简洁、明了、直白、精炼的艺术效果,既有源于信天游的唱法和音律,也有地方的曲子戏特色,同时又掺杂了六盘山区一带花儿的风格,具有多元性特征,艺术感染力强。

静宁阿阳民歌中,有激发劳动热情、诉说劳动感受的,有讽喻时事的,有反映民间婚嫁、祀丧、劝酒以及文化娱乐的,有表现广大劳动人民追求爱情自由生活的。语言使用静宁方言,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广大劳动人民心声的表露,内容通俗易懂、易于普及传唱。2011年,阿阳民歌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打花鞭

下一篇: 西王母信俗

阿阳民歌
时间:2024-07-23 09:04

静宁阿阳民歌,最早可见于清乾隆年间续修的《静宁州志》,至今大约二百多年。阿阳民歌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分为号子、山歌、酒曲、小调,其中以小调的数量最多,质量最高,有些曲调,如《大钉缸》与各地流行的《钉缸》全然不同,《四大节》、《十里墩》、《送干哥》等民歌,其它地方资料中尚未发现,而且其曲调节奏奇特,是民歌中极其罕见的。阿阳民歌歌词多为四句七字式,也有三句五字式,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形成简洁、明了、直白、精炼的艺术效果,既有源于信天游的唱法和音律,也有地方的曲子戏特色,同时又掺杂了六盘山区一带花儿的风格,具有多元性特征,艺术感染力强。

静宁阿阳民歌中,有激发劳动热情、诉说劳动感受的,有讽喻时事的,有反映民间婚嫁、祀丧、劝酒以及文化娱乐的,有表现广大劳动人民追求爱情自由生活的。语言使用静宁方言,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广大劳动人民心声的表露,内容通俗易懂、易于普及传唱。2011年,阿阳民歌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